莒南政办字〔2021〕13号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直各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莒南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莒南县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0〕4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21〕1号)和《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全面贯彻落实简政放权
(一)完善许可、备案事项管理和监督,深化简政放权
1.强化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全面梳理现有行政许可事项,完善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行政备案事项管理,全面梳理县级层面行政备案事项,探索实行清单制管理。(县政府办公室、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国家、省、市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衔接和承接落实,切实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各镇街、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全面承接落实“市县同权”事项,逐项制定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审批部门要同业务主管部门建立承接事项“审管衔接”工作机制,县政府根据镇街实际用权需求,实行差异化管理,切实抓好向镇街赋权工作。(县政府办公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各镇街、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改革创新审批方式
1.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落实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分类改革要求,2021年年底前完成“证照分离”改革。(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实现企业注销全流程办理进度和结果实时共享。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时限减少一半以上。(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医保局、县税务局、人民银行、公积金中心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填单”功能,实现企业“一张表单”办理分阶段所有事项。
全面压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条件,推出一批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含外线接入)控制在10个工作日以内。(以上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事项,调整部分事项的区域评估实施范围,完善区域评估成果的应用机制。(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研究制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不再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多规合一”信息协同功能,统筹整合各部门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生态管控明确、建设管理清晰的控制体系,为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提供规划依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完善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事项等内容,建立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审批流程
1.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强化有效制度供给,聚焦流程优化重塑,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流程。(县委改革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国家压减涉及工业产品的行政许可事项要求,持续做好事项压减后的流程优化工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落实国家压减涉及工业产品的强制性认证事项要求,大力推行产品系族管理。(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新推出不少于100项告知承诺制政务服务事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落实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措施,指导相关企业完成自我声明评价程序。(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优化药店开设审批,落实国家取消零售药品企业筹建审批,对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根据国家要求实施告知承诺制。9月底前,现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开设连锁门店以及安全信用等级确定为A级的药品零售企业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延续,承诺符合经营条件的,免于现场勘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时限由法定60个工作日压减至27个工作日以内,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时限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减至15个工作日以内。(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
加强环评中介机构服务和指导,定期开展考核通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县生态环境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四)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
1.推进“智汇莒南”建设,落实《加快建设数字强省的实施意见》,制定数字莒南2021行动方案。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强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2021年年底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保持在98%以上,全程网办率保持在85%以上,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
加快电子证照归集,加大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省市县三级排名前30位的高频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全面应用,有序推动社会领域亮证应用,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无感审批”“无人工干预审批”“政务服务+区块链”新模式,新推出“刷脸办事”“免证办事”“秒批秒办”事项不少于200项。
加强“爱山东”APP、“爱山东•容沂办”APP的推广使用,提升用户应用活跃度,2021年年底前,注册用户数突破45万,实现不少于120个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打造不低于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拳头应用”。(以上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开办到注销、个人出生到后事两个“全生命周期”建立政务服务图谱,各推出100件关联性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强的高频事项,实现“双全双百”事项集成办、极简办、全域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完善“政企直通车”平台功能,升级“企业库”“政策库”“事项库”,推动各类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智能兑现”“免申即享”。依托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惠企政策咨询、申报、兑现等“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次办好”。(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培育引进律师、会计事务所等中介专业化组织,全力推行网上“中介超市”制度,对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实行“申请即入”,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设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司法局、县财政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行多税种综合申报、跨区税源管理等套餐式服务,完善多渠道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功能,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县税务局负责)
7.开通“在线公证”服务,完善“在线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请”服务模式,推进高频公证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办。完善公证综合业务系统功能,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与征信、证照、人口信息等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广应用商标转让线上公证服务平台,健全公证顾问服务体系。(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优化医疗服务,方便省内参保群众跨市就医购药支付,加快推进省内医保个人账户“一卡(码)通行”,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实体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和结算报销。(县医保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家庭医师签约系统与电子病历数据库、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县卫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拓展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场景,实现“互联网+医保”线上就诊、开方、购药、结算和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县医保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1.落实“全市通办”。打破区域限制,强化业务协同,新推出不少于300项“全市通办”事项,实现市县一体化运行。(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跨域通办”“全省通办”。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多种方式,加快实施“跨域通办”“全省通办”,全年实现“跨域通办”事项不少于100项,2021年底前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省通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圈等城市合作,积极探索“沪鲁通办”服务新模式。(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号响应”
1.全面深化“一窗受理”改革,积极拓展“一窗受理”覆盖面,推动县镇二级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模式全覆盖,实现更多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次办好”。(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扩大“一链办理”服务范围,新推出面向企业和群众各不少于50项主题式“一链办理”服务事项,线下全部纳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线上全部纳入“一链办理”主题服务专区受理、办理。在“爱山东”APP开发一件事“一链办理”主题服务功能模块,推动实现高频一件事“掌上办”。(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积极争取业务系统与上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对接,打通数据流转通道,加快由“基于材料审批”向“基于数据审批”转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推动非紧急类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力争做到“一号响应”,着力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2021年年底前,实现预告登记、抵押权预告登记、转移登记(一手房)以及各类抵押登记“无纸化”办理,试点推行“智能网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贯彻落实“交房即发证”工作方案,争取实现新取得土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交房即发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切实抓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房产“办证难”问题处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暖过户协同办理,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水、气、暖过户协同办理全覆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大数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障透明高效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
1.明确政府采购活动中各方职责,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建立政府采购内控制度,严格采购各项程序,为供应商提供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的环境。(县财政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政府采购交易体系功能。完成政府采购系统预算、国库支付的连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完善提升交易系统功能和数据分析深度,提高应用度。对标先进地区,深化“网上办”“一次办”等交易事项改革,规范招投标交易行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开展项目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对现行涉及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县发改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提升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行业服务水平
1.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开通水气暖等业务办理模块或入口,实现业务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过程网上办理。(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自来水公司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依托“网上国网”“爱山东”“容沂办”等线上办电渠道实现用电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过程网上办理。(县供电公司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现水电气信暖网等专营单位业务系统与工程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推行“一站式”集中服务、主动服务,对涉及推进水电气暖外线工程的项目,实行“一表受理、联合踏勘”。(县住建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行电力外线工程“容缺受理”“全程代办”“一链办理”服务,对低压接入且长度在250米及以下和10千伏接入且长度在500米及以下的电力工程,实行告知承诺制办理;10千伏接入且长度在500米以上的电力工程,占路、掘路、绿化许可并联办理。对电网企业“一窗受理”的用户电力外线工程行政审批申请,审批部门2个工作日内反馈审批结果。(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供电公司牵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便民化”要求,全面梳理排查水气暖电现行收费项目和标准,全面取消不合理收费。(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供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做好招商引商、安商稳商工作
1.开展与外商投资法等涉外商投资法规不符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依托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为外商投资企业有效解决用地、用工、用能、融资等问题和诉求。(县商务局牵头,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搭建“招商热力图”,以产业建链、强链、补链为主线,突破部门间、行政区域间的界限,归纳梳理汇总各类碎片化信息,提供可用招商空间、产业用地区域、重点招商引资产业类型、企业合作需求等信息,实现线上招商、在线咨询和“点对点”精准对接联系等功能。(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1.着力提高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加强基层便民服务场所建设,强化硬件、人员配备,在镇、村设置自助服务区(设备),实现镇村级可直接受理、申请、打证、发证,提升镇村政务服务能力。全县打造不少于6个镇街高标准便民服务示范点和30个村(社区)规范化服务场所,并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
拓展“政银企”成果,将银行网点、大型商超、城市综合体等作为延伸窗口,年内新打造不少于20个“政银企”合作网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以上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对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馆,全面推行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完善场馆配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体验。各公共场馆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建立应急救治机制。(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体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和规范公共厕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探索推广“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等模式。(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建设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入学平台,推进户籍、住房等基础教育数据共享,压减个人提交证明材料数量,2021年9月底前实现报名入学网上办理。(县教体局牵头,县大数据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与省市同步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居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取消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纸质材料,实现医保经办业务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简化工伤保险领域证明材料,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作出认定决定。抓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落实。(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依托县大数据平台,统一汇聚救助政策、救助对象、救助行为信息,构建民生救助信息资源库,完善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的掌上办理、查询功能。(县民政局、县大数据局、县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兼顾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众需求,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和“爱山东·容沂办”APP适老化改造,探索亲友代办、授权代办、“长辈模式”等服务模式。(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优化车检服务。推广交车代检“交钥匙”服务及交通管理“12123”手机APP预约检验,实现“随到随检”。(县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环检、安检、综检”三检合一,鼓励三检合一检验机构建设,打造检测流程最简最优模式。(县交警大队、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切实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十一)强化数字化、综合化、公平化监管
1.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检查。落实国家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执法裁量基准。(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水平,实现部门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动态管理,降低守法诚信企业抽查比例,针对高风险等级企业实施定向抽查、精准监管。(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等平台数据汇聚共享。(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大数据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依法依规做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列入、移出、信用修复及公示工作。(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二)完善监管标准体系
1.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梳理明确重点监管事项,督促县直有关部门制定县级层面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以及监管规则和标准。(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市场监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城市管理执法行为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
2.在前期“免罚清单”基础上,2021年9月底前补充和完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并实现动态管理。(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聚焦优势产业领域,促进先进标准的供给和实施。推动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研究、制定、落实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政策,制定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柔性管理办法。(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发革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守住安全和质量底线
1.加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涉氨制冷、烟花爆竹等安全生产重点领域监管。严格执行事故发生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调查、停产整顿、联合惩戒“四项制度”,严格落实“村居上报、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打非工作长效机制,强化警示震慑作用。(县应急管理局负责)
2.提高特种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应登尽登”“应检尽检”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依法组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推动特种设备分级分类监管。(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对疫苗配送企业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组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储藏运输管理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4.加大对定点医药机构日常稽核和专项检查力度,健全医保基金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欺诈骗保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加强部门联合排查,依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县医保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组织开展“蓝盾行动”,深化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和医疗卫生领域涉及民生问题专项整治。(县卫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七大行动”,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严肃惩处有关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恶意侵权、长时间持续侵权、商标侵权等行为,依法严格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大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学生用品、成品油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反垄断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对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价格行为等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互联网领域价格欺诈、市场混淆、刷单抄信、商业诋毁等违法行为。(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强化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管理,优化互联网诊疗流程,推进分级分类管理。(县卫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移动应用程序(APP)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县公安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全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开展网络数据使用合规性安全评估工作。(县委网信办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1.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坚持依法服务企业发展,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县政府办公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工作,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和法治体检服务,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普法宣传。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诚信经营、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县司法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
1.强化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自然人”三个基础库数据汇集,推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提升数量质量和时效。扩大“联合奖惩”“信用核查”等在审批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县发改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健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推动重点领域行业信用评价,完善差异化监管措施,实现对监管对象的精准监管。(县发改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完善预防政府机构失信长效机制,做好对政府机构涉诉案件的全方位监测,预防失信行为发生。(县发改局牵头,县法院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提升商事纠纷化解工作效能
1.加强诉前调解工作。除法律规定不适合调解或当事人明确不同意调解的案件外,民商事一审案件一律实行诉前调解。对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一律依法免收诉讼费。调解成功后申请人民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在减半收取诉讼费的基础上依法适用诉讼费减缓措施。(县法院负责)
2.提升商事案件审理效率。在县法院设立专门商事审判法庭,成立专门审判团队。探索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工作流程,缩短办案周期,原则上一审案件4个月、疑难案件6个月内审结。法院开庭审理涉产权纠纷案件,需再次开庭的,两次开庭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因不可抗力或当事人同意的除外),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县法院负责)
3.降低企业诉讼成本。规范对企业诉讼费司法救助申请审查,对预交诉讼费用确有困难且符合救助条件的企业,减交、缓交诉讼费用。对调解、撤诉案件,依法退还相应诉讼费用,无特殊情况的应于退费手续齐备后7个工作日一次性足额退还。(县法院负责)
(十八)完善合同执行促进机制
1.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坚持线上线下财产查控结合,一般应1个月内完成财产调查,需要依法查控财产的,10日内完成查封、扣押、冻结,异地最长不超过15日。(县法院负责)
2.建立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推动执行模式数字化转型,深化执行联动、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建设,执行案款到账后及时完成发放工作,确保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县法院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提升破产办理质效
1.实施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压缩审理期限。对“无产可破”的简易案件和“执转破”案件,推动“简案快审”;对疑难破产案件创新审判方法,推动“繁案精审”。加强破产案件审限管控,简单破产案件原则上在6个月内审结,其中“无产可破”等破产案件审限控制在3个月内;普通破产案件原则上2年内审结,特殊情况延长至3年。加大2年以上未结案件清结力度,做到“应清尽清、应结尽结”。(县法院负责)
2.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和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不动产、特殊动产、设备、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登记系统在破产审判中的应用,加快破产案件办理进程。充分发挥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破产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经费保障、信用修复、企业注销等问题。(县法院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创新破产审理机制。探索破产预重整和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创新重整、和解工作机制。将规范市场主体退出、企业挽救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推动资源优化重组。积极引入风险投资等主体参与企业重整,激活现有生产要素,实现各类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县法院负责)
4.强化破产工作软硬件支撑。在法院设立专门破产审判法庭,成立专门审判团队,3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由审理法院“一把手”包案清理。设立企业破产专项基金,切实减少企业破产成本。发挥破产管理人协会作用,支持和推动管理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强化管理人履职考核和动态监督管理。(县法院牵头,县司法局、县财政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升政策落实质效
(二十)落实财政惠企利民、减税降费等政策,持续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
1.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确保直达资金指标及时分配下达、库款及时调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县财政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推进税费优惠“一户一策”,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纳税人类型进行分析甄别归类,实现税收政策及税费缴纳信息个性化精准推送。深化减税降费综合监控平台应用,实时掌握纳税人、缴费人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除依法需要核准或办理备案的事项外,税费优惠事项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提高非税收入退付工作效率,确保减税降费红利及时足额兑现。(县财政局、县税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加强市政公用行业自律,整治转供电主体违法加价等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供电公司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中涉企服务收费领域重点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并纳入年内现场检查项目。强化银行服务项目和收费公示,开展银行强制搭售产品、超公示标准收费、乱立名目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健全银行违规收费举报投诉查处机制。(县银监办负责)
5.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其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并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县地方金融监管局、县银监办、人民银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法违规收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收费行为,提高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做好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情况抽查检查工作。(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创新中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模式,强化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应用
1.完善无还本续贷、应急贷转贷、应收账款融资、银税互动等政策措施,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发更多多元化信贷产品,提高信贷办理的响应、审批、发放效率,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为银企合作融资搭建平台,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县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县发改局、人民银行、银监办、县大数据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做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工作,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引导商业银行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政策。提升普惠金融在银行机构尤其是法人银行机构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更好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全面落实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政策和差异化不良贷款容忍度要求,建立健全“敢贷、能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县财政局、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银监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4.深入开展“信易贷”应用服务,支持鼓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接国家信易贷平台,在“乡振通”信用评价试点基础上,深化数据归集整合,优化数据分析模型,推动信用大数据在金融领域更广泛应用。(县发改局、人民银行、县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银监办、县大数据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制定金融辅导员评选奖励办法,组织开展“金融管家”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县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推进新就业形态多元化
1.落实国家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要求,加强就业信息共享和保障服务。对非公单位接收应届高校毕业生,按照国家要求取消由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的环节。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加强就业信息共享和保障服务。(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大数据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上级关于对职业技能培训类民办学校在管理人员从业经验、培训工种数量等方面设定的要求。依托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统一业务经办平台,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信息共享,实现“一点存档、多点服务”。把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设立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给予支持、提供便利。(县人社局牵头,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依托山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管理服务系统,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技能人才,享受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县人社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及时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管控措施和临时性审批事项
1.强化联防联控,对出现散发病例的区域,精准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追踪、人员管控、疫点消毒等处置工作。督导客运站、火车站、商超等人员密集、客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做好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通风消毒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县卫健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餐饮服务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压实餐饮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优化完善旅游景区、演出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防控措施。(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健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优化资源配置供给
(二十四)强化产业用地空间保障
1.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精准配置新增计划指标,分类有效保障项目用地,全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根据项目产业类型、用地特点、生命周期以及投入产出要求,实行差异化的出让年限和供地方式。(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全面推开“标准地”出让供应。新增工业用地以“标准地”方式供应比例不低于30%,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工业项目快落地、早达产。(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对单位资源要素产出高的企业给予重点用地保障,对产出低的限制供地。(县工信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畅通招才引才通道
1.持续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沂蒙优才引进、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方式招引各类人才,不断优化引进流程,为人才引进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政策支撑。(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县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聚焦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结合我县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推荐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努力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抓好高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开展好“金蓝领”培训工作,加强学徒制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县人社局负责)
4.优化人才评价服务。依托“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公示、备案网上“一条龙”服务。2021年起,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开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积极探索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县人社局负责)
(二十六)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科技资源汇集
1.加快打造优质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深化与国内外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各要素的融合。(县科技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大型创新型企业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依托技术研发平台推动我县企业高质量发展。(县科技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和关键技术。坚持“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加强与高层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离岸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合作载体建设,促进创新要素的汇集,着力引进一批急需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关键技术。(县科技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力度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2.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效益。探索“知银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积极引导银企对接,增加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组织申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银监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构建良性互动的政企交流渠道
(二十八)建立“企业家日”制度,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1.营造尊企重企的社会氛围。贯彻落实《关于设立“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扬奖励,给予相应的待遇和保障,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弘扬锐意进取、拼搏奉献的企业家精神。(县财政局、县工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企业家顾问制度。聘请更多优秀企业家担任经济社会发展咨询顾问,重大决策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建议,问需问计于企业,更好地把企业家才智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县工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认真听取企业诉求,广泛吸纳企业意见建议
1.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吐槽找茬、在政务大厅设置企业服务专窗等方式,围绕企业关切,为企业提供个性、专业、精准服务,建立让企业的声音听得到、意见看得到、合理诉求办得到的沟通渠道。(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研究制定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工作规范,明确分类听取企业家、行业商会协会的意见建议的规范性要求,对企业敏感的行业规定或限制性措施设置合理过渡期。(县工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注重系统协同,增强工作合力
(三十)实施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创新突破行动。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围绕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等领域,开展创新突破行动,建立重点任务清单,强化责任落实,通过重点改革带动行业系统优化提升。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确定开展2项左右重点改革任务,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在全县推广,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建立营商环境日常监测机制,对全县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重点任务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对改革进度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镇街和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和企业群众正当利益的,公开曝光,严肃问责。(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二)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创新,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中努力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群众真正感受到改革红利,不断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县政府办公室、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