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健康科普
索引号: junanxianjnsd7067/2022-00000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卫生院 组配分类:
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卫生院健康科普


发布日期:2024-05-29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糖尿病防治知识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坏,导致血管、心脏、神经、眼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约占糖尿病人总数的10%,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胰岛素抵抗似处于核心地位,或者说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早期胰岛β-细胞尚能代偿性地增加胰岛素分泌以弥补其效应不足,但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逐步衰竭,导致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发生。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发病之前多年就可存在,常常与肥胖、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相伴随。肥胖是引起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换句话说肥胖症者几乎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医学专家们将肥胖症视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促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需采取综合性措施,首先是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如能在胰岛素抵抗期进行干预,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1、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慢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当代人类遭遇的又一大杀手。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它能够引发数十种并发症,范围遍布全身,从头到脚,从皮肤到脏器都有可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因此,人们把糖尿病称为“百病之母”,糖尿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洪水猛兽!

2、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β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3、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1)、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大多数I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环境因素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全新糖尿病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全新概念血液粘稠是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促进胰岛细胞的氧气吸收可以根本性地治疗糖尿病,人类在贫穷的时候细胞缺少营养的滋补、血液也清澈健康、氧气输送也顺畅;人类富裕起来之后,血液会被过剩的营养拖累,变得粘稠,表现为经过微循环时流动性变弱、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变弱。血液粘稠一定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糖尿病是血液粘稠致使胰岛细胞长期缺氧导致。那些血液粘稠、但没有患糖尿病的人,是因为胰岛组织微循环可以向胰岛细胞外周灌注足够的氧气的缘故。但是已离患糖尿病不远了。

凡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饮食,均列为“禁忌”范围

①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甜食、糕点、蜜饯等也不宜吃;

②从严限制食用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果酱等食品;

③红小豆、绿豆等含淀粉较多,吃后应相对减少主食用量;

④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及煎炸的食物。

饭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得糖尿病,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的堆积。一些专家提出饭后马上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增加体内毒素,就会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当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个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到达而又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里,水果在胃里“驻扎”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消化功能。

所以,饭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两小时以后再吃,把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而对于那些血糖易升高的人,食用洋葱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另外,山药、芋头、富含铬的虾、松花蛋、动物肝脏等食物都是降低血糖的好帮手。

心理疏导对慢性病很重要

一个人,由于长期焦虑忧思,导致了心血管系统循环障碍,当他去心血管内科经过心电图、彩超、24小时监控等检查过后,又被告知患上了不可治愈的心血管疾病时,他会是什么情绪?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病人将沮丧、恐惧、愈加焦虑。在以后长期的生活中,他都会生活在紧张焦虑之中。那么,在这种长期的坏情绪影响之下,他的心血管疾病会好转吗?不可能!

也许,这正是现代医学临床经验之“心血管疾病不可能治愈”的根源?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中的斑块也会自行减少,也就是说,动脉硬化并非完全不可逆。

饮食推荐

中国营养学会《指南》提倡“粗细搭配”,鼓励人们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减少烹调油用量,少吃盐。

“粗粮”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稀释人体肠道内,尤其是结肠内的毒素,促进排便,维持肠道健康。近年来还有研究认为,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有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从而预防肥胖。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可作为人类优选的蛋白质来源,因为摄入动物蛋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摄入胆固醇。研究也已证实,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有效降低健康人的血压水平,大豆中所含的大豆异黄酮对于调节脂代谢也有益处。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烹调油不应超过25~30 g,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 g。因为摄入过多油脂将引起高脂血症、超重甚至肥胖,增加罹患各种慢性病的风险。盐摄入量过高将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是糖尿病、卒中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饮食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生活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方面即: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因此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无论在预防糖尿病还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专业人士和病人的共识。但

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糖尿病饮食疗法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说法和做法。

一种是严格的节食,得病以前,吃饭很随便,毫不在意,一旦被诊断患了糖尿病,就突然一转,什么都不敢吃了整天只是吃一些所谓的低糖食品,如豆面、莜麦、杂面、燕麦等,希望以此控制血糖,其实这些食物里边的含糖量并不是很低,都在60-70%左右。只是难以消化吸收,因此好象吃这些食品血糖升高较慢,但是长时间大量进食这些食品易导致病人的营养障碍,使病人日渐疲乏、消瘦、无力,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胰岛功能的恢复,因此不应当长期以这些食物为主食,并大量食用,而应适当加强营养。另外一种错误的倾向是毫不在意,得病以后仍然沿袭没病以前的饮食习惯,这样其致病的原因没有去除,疾病的治疗自然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倾向,养成一种合理的饮食

习惯。

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才是合理的呢.

(一)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早上吃好,是指早晨应摄入充足的营养,因为前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到第二天早晨这段时间已经很长了,体内所储备的能量已消耗殆尽。所以要进食营养充足的食物,如可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半个馒头加点凉拌菜就可以了。这样鸡蛋补充了蛋白质,牛奶补充了部分蛋白质和一些矿物质,馒头补充了碳水化合物,蔬菜补充了维生素,这样虽然简单却营养丰富而且合理。中午吃饱,指的是中午的食量可能稍大,营养可以更丰富一些,因为上午要从事繁重的工作,下午仍然要从事工作,所以午餐可以量稍大,且营养丰富一点,一些肉类食物宜放在中午食用。晚饭吃少,指的是一方面总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不宜大量食用肉类等含脂肪过高的食物,因为晚上一般活动量较小,这样利于控制体重。

(二)粗细粮搭配,肉蛋奶适量,蔬菜餐餐有

其中粗细粮搭配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一天吃一顿粗粮二顿细粮就可以了,单纯的只吃粗粮和只吃细粮都是不合适的,粗粮和细粮给人体提供的能量是不完全一样的。并且在食用的粗粮中宜选用易于消化吸收的粗粮,如玉米面、小米面、全麦粉等。而不易大量食用难以消化吸收的粗粮。细粮可选用白面、大米即可。但主食总量应适当控制,一般控制在250-400g即可,具体视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体力活动而定。肉蛋奶适量,一般每天食用100-150g瘦肉即可,以鱼肉为优选,其次可选用鸡鸭肉,牛羊肉,同时每天可饮用鲜奶250g,放在早餐饮用,此外病人应适当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因蔬菜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每餐都应食用,但对于糖尿病人蔬菜的烹饪方法应当讲究一些,一般主张多用清蒸、清炖、清炒,少用煎烤烹炸的食品,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三)每顿八分饱,下顿不饥饿

即每顿进餐量不宜过大,以到下次进餐不感到十分饥饿为度,若中间感到饥饿,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中间适当加餐。这样可以避免一次大量进食后,血糖明显升高,减少对病人的危害,亦不宜食用直接加糖的食品,以防血糖过快升高。

以上是比较简便的饮食原则,除此之外还有些问题和病人关系密切。一是糖尿病人是否可以吃水果,我们认为病人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少量食用水果,水果的种类以选择含糖量10%以下的水果为好,这些水果主要有:苹果、鸭梨、草莓、桃子、西瓜等。对于一些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山楂、香蕉、红枣尽量不用。同时注意,吃水果以白天,两餐之间为好,这样可能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再者对于一些含脂肪较多的坚果,如花生豆、瓜籽仁、核桃仁、不主张大量食用,以免加重脂肪代谢紊乱,降低受体结合率。二是糖尿病人的饮酒问题,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是应当禁酒的。若原本就有饮酒的习惯,一时难以戒除的,可以少量饮用一些干红、干白葡萄酒,不主张饮用白酒和啤酒。

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看似平凡,却能使我们的食物变换无穷风味,是开门七件事不可或缺的要角。

但是,盐并非多多益善。如果不加以限制,在不知不觉间,它可能一点点击退你的健康,使你记忆力减退、头昏或胃痛,一条鲜活的生命可能被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逐渐吞噬,而这个幕后凶手的名字叫“摄盐过量”!

您知道自己每天吃多少盐吗?您知道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盐吗?您知道“口重”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多大吗?您知道该如何减盐吗?您知道人平均每天吃多少盐吗?

最新《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每日食盐为12— 18克,足足高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两倍还多。国际盐和血压研究表明,我国南方人均每天食盐量12克,高血压发病率为14%;北方人均每天食盐量18克,高血压发病率为21%。而我国的阜新,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令人瞠目,竟达30.1克,是国际标准6倍以上。而我们高血压患病率之高国内外罕见。此外一系列研究表明,长期食盐过量,不仅引发和加重高血压,还可引发肾脏疾病,加重糖尿病病情,可加剧哮喘,极易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以及易引发胃消化系统等诸多慢性疾病。

高盐的六级危害

有专家说,吃高盐饮食好比吃毒。因为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钠和钾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钠和钾就像两个势均力敌而又互相制衡的“战友”。一旦平衡被打破,钠含量增多,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高盐饮食将带来以下六级危害。

一级危害:高血压、心脏病。

二级伤害:胃癌。因为胃黏膜通常会分泌一层黏液来保护自己,但黏液怕盐,如果吃得太咸,日积月累,胃黏膜的保护层就没有了。

三级危害:骨质疏松。患骨质疏松的人,往往是那些喜欢“口重”的人。

四级危害:感冒。过多进食高盐饮食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黏膜水肿、充血、病毒增多,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感冒。

五级危害:糖尿病。过多的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引起体内血糖浓度过高。如糖尿病人长期摄入过多的盐,还会诱发高血压病。

六级危害:皮肤皱纹多。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细胞失水,造成皮肤老化。

为此,高盐饮食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法国政府提出在三年内降低20%食盐摄入量目标。上世纪日本政府曾花了整整十年时间,通过减盐运动将每天人均食盐量从13.5克降到 12.1克。

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亲人的幸福与健康,为了我们城市、我们国家的和谐与昌盛,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一、自觉限制盐的摄入量。

二、为“减盐行动”出谋划策。把您的减盐经验写出来、讲出来,把您对“减盐行动”的想法寄给我们。

三、积极宣传“减盐行动”。利用您所能使用的手段宣传减盐的好处,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减盐氛围,让所有的人都能了解减盐的必要性。

告诉同学们,我们学校也在这几天里发放减盐最后小勺。希望我们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控盐行动中去

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四问四答

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有2亿多,每5个成人就有1个患高血压,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钠盐的过多摄入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压水平。专家指出,正常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病的发病和死亡。

一、摄盐过多有什么危害?

1.摄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诱因。一个人每天多吃2克食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

2.盐易存积在血管壁内,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就被打乱了。

3.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的最大独立原因。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明显减少全球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死亡。

4.摄盐过多易引起胃癌和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二、平时我们每天吃多少盐?

我们知道,食盐中的钠离子是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重要物质,钠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因此,从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国家标准是普通居民每人每日摄盐量于3g至6g之间。

三、什么样的烹饪方法能减盐又不会降低口味?

应注意烹饪时少放盐,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可以采用醋、料酒、香料来调味,加蒜、姜、葱、胡椒等提味。做菜时需先炒菜后加盐,菜炒熟准备出锅时放入适量的盐,这样就不会感觉减盐后口味淡了。味精、咸肉、熏肉、酱、酱菜、咸菜、虾皮等都含盐,因此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也可用无盐虾皮,无盐味精等代替。

四、减盐时要逐步进行吗?

是的,平时我们每天吃的盐量大、口味重,一下子减到6克,会适应不了,可以逐步减量,逐步适应清淡口味。应从每人每天12克盐减到每人每天10克盐,再减到8克,用1年甚至2年的时间达到每人每天6克盐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