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junanxianjnsd7061/2022-000004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莒南县大店镇中心卫生院 | 组配分类: |
大店镇中心卫生院科普材料
|
发布日期:2024-05-28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第一章内科篇 高血压防治知识 (一)高血压病---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据多数学者研究,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20岁,可分为第一个春天0-60岁和第二个春天61-120岁,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应当比第一个春天更自由、和谐、富有成就感和充满希望,更应当健康享受每一天。但现实生活中却不是这样,人类提前衰老、提前死亡了,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血压病。由于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在发生并发症之前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也就是说高血压病是无声无息地来到你的身上,因此,高血压病又被称作“无声杀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请看下面的数字:据统计,1959年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3000万,1979年为6000万,1991年为9000万。目前已达到1亿2千万,是50年代的4倍。即每11个人中或每3个家庭中就有1个高血压病患者,不但如此,高血压病人的数量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我国,每年发生高血压的并发症---中风的就有200万人之多。每年死于中风的超过150万;目前我国有脑中风的幸存者600万,其中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在这些人中,40%为重度致残。而且,我国脑中风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在我国人口死因构成中,心脑血管病占40%,远超过占第二位的肿瘤(16%),这就是所谓的我国高血压病流行的“三 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更加使人震惊的是,在我国高血压病的流行中还存在着“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据统计,我国每100个高血压病人中,知道自己血压高的不到一半,知道自己血压高而治疗的也不到一半,通过治疗使血压控制到正常范围的,在城市不到5%,在农村不到1%。这就给我们敲起了警钟,要看到目前高血压病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威胁的严峻现实。每一位医生要把防治高血压病当作当务之急的任务;每一位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每一位健康人也要关注自己的血压情况。 高血压病并不是不可控制的。美国于60年代曾出现心血管病的发病高峰。但从1968年以后的30年来,由于进行大规模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得人群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及其他危险因素大大下降,从而使脑中风死亡率下降五分之二;冠心病死亡率减少一半。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通过积极的人群防治,高血压病完全可以加以控制,把它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大大减少,使人们更加健康长寿。 (二)请关注你的血压 医生在作体格检查时测量的血压是动脉血压。动脉血压是指动脉里流动的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通常使用两种计量单位:一种是毫米汞柱(mmHg);一种是千帕(kPa)(1kPa=7.5mmHg)。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例如:血压为120/80mmHg就表示收缩压是120mmHg,舒张压是80mmHg。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的收缩加上其他的调节因素,使血液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动脉血管流遍全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高血压联盟对血压的正常和不正常范围作了如下的规定: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血压<130/85mmHg 高---正常血压(正常高限) 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 假如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的级别时,按高一个级别定级。要注意的是:轻度高血压只是表示你的血压升高的程度,但绝不意味着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是轻度的。例如,一个已经发生过脑中风的患者,即使仅仅是轻度高血压,但危险程度却和重度高血压是一样的。所以,不能因为血压只是轻度升高就掉以轻心。当然,血压越高,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 经常和定期测量血压对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认为自己能吃能睡、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不必测量血压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曾经说过,高血压病如同一个“无声杀手”,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你的身上。有的人测了一次血压是正常,就认为从此高枕无忧,甚至多年再不测量血压,这是非常大意的。因为随着年龄和身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的血压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在40岁以上的人,经常定期测量血压是很必要的。高血压病患者就更要经常测量血压以观察治疗的效果。即使是儿童和青少年在常规体检时,也不能忽视了血压的检查,关注你的血压是关注你的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怎样测量血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少家庭购买了血压表。有了血压表,就可以随时测量血压。对有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来说,意义更大,不但能2及时观察病情,而且节省了往返医院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有的病人,一到医院,血压就增高,叫做“白大衣高血压”。而在家里测量血压就可以反映血压的实际情况。 目前常用的血压表有汞(水银)柱式、气压表式和电子血压表。其中以汞柱式最准确,其他两种血压表必须经常与标准的汞柱式血压表校准。在使用汞柱式血压表时,要注意刻度管内水银凸面要正好在刻度0处。在手腕处测量的电子血压计,由于很不准确,目前已不再使用。在使用电子血压计时,两次测量至少间隔10分钟,否则第二次测量的结果就不准确。 在测量血压前半小时不要进食、吸烟和饮酒,安静休息10分钟。正确的测量方法是:被测者仰卧或坐位,被测肢体(一般为右上肢)应裸露并放置在心脏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将血压表的袖带气囊中部对着肘窝中部,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应距肘窝中线2-3公分,松紧要适度。再将听诊器的膜形胸件放置在可以触到搏动的肱动脉上。然后开始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充气到听到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后,继续充气直到声音消失,再充气使水银柱升高20-30厘米后,以每秒2mmHg的速度放气。当听到第一个动脉搏动的声音时,所看到的水银柱达到的数值为收缩压;当动脉搏动音消失时水银柱达到的数值为舒张压。如动脉搏动音一直不消失,则以声音开始减弱时为舒张压。一次测量完成后,应静待1-2分钟,再重复测定一次,取两次测量数值的平均值。在正常情况下,双侧上肢血压可相差10-20mmHg。所以,同一个人每次测压时,应固定测量数值较高的一侧,以便于比较。 只有掌握了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才能得到可靠的血压的数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四)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 在高血压病人中,有5%左右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都有明确的病因,如肾脏或肾动脉的疾病、肾上腺的某些疾病、妊娠中毒症等。这些病因如果能够完全去除,高血压也就随之而愈,所以又叫症状性高血压。如果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少年,没有高血压的家族史,血压重度增高;或血压重度增高但对有效而剂量适当的降压药没有显著反应的病人,应该怀疑是继发性高血压。这些病人应该请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 95%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发现它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这些因素就叫做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呢? 高血压病的第一个易患因素是遗传。高血压病不是一种遗传病,但是它和遗传有密切关系。有人统计,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高血压,子女发生高血压病的有46%;如果父母一方是高血压患者,子女患高血压病的有28.3%;如果父母都没有高血压病,子女发生高血压的有3.1%。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父母或近亲中有高血压的人,患高血压病的机会要多一些;而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也可能发生高血压,只不过发生的机会少一些。遗传只是高血压病的一个易患因素,必须和其他的易患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高血压。因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只要注意避免其他导致高血压的易患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的第二个易患因素是肥胖。很多研究一致证明:越胖的人越容易患高血压病。那么,究竟体重多少是合适的呢?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计算你的标 准体重: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还有一种方法是计算你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体重指数比标准体重更加有科学性。目前规定体重指数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如果体重或体重指数正常,但男性腰围超过85公分(2尺8寸)女性超过80公分(2尺6寸),也属于肥胖。体重超重或肥胖常常伴随着血脂异常和血糖的增高,这些因素促成或加重了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又与高血压互为因果。不少肥胖的高血压病人经过减肥后,血压也明显下降,就说明了高血压与肥胖的关系。 高血压病的第三个易患因素是吸烟。美国一位医生对4万名30-40岁的吸烟者进行了11年的调查发现,吸烟者患高血压病的人数为不吸烟者的2.5倍。不但如此,吸烟的人一旦患了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的效果比不吸烟的人差,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患高血压病后,发生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机会也明显增多。 高血压病的第四个易患因素是饮酒。根据观察,喝酒越多的人血压水平越高。高血压病人中,有5-10%与喝酒有关。这些人通过戒酒,可以使血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这样算来,我国1亿以上的高血压病人中,就有1000万以上的病人通过戒酒就可以使血压下降而不必服用或减少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病的第五个易患因素是不良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人们常常凭着感觉和习惯吃饭,岂不知就是这种感觉和习惯使你的血压在不知不觉中就升高了。 首先是每天吃进去的食物的总量和成分。如果食物的总量和脂肪过多,超过了身体的需要,这些过剩的热量和脂肪就使你发胖,而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前面已经提到。食物中的脂肪里,有的含饱和脂肪酸(如动物脂肪、椰子油、棕榈油4等),有的含不饱和脂肪酸(如多数植物油、鱼油)。饱和脂肪酸会提高血液中的胆固醇,而过高的胆固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中不但脂肪总量提高了,而且动物脂肪的比重也大大提高,就是俗话说的“油水大了”。看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和这一点有肯定的关系。渔民的膳食里,鱼的成份很大,而鱼类食物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注意:贝类、乌贼含饱和脂肪酸很多),所以渔民的血压水平比较低。 除了饮食中的脂肪以外,吃盐的多少是影响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人们的饮食里离不开盐,但人体每天需要的盐是很少的,成人每天1-2克就足够了。但由于口味和习惯,人们每天吃的盐远不只这些。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盐7-20克。老年人由于味觉退化,吃饭“口重”,因而吃盐就更多。过多的盐会通过身体内的各种途径使血压增高。特别是有20%的人对盐极为敏感,这样的人更容易由盐引起高血压。饮食中的蛋白质、钙和钾的缺乏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高血压病的第六个易患因素是社会心理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变得紧张。而过度的紧张、焦虑、心理不平衡和压抑是造成高血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高血压的第七个易患因素是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医学家们发现高血压常与这两种情况并存,所以,高血压病人也要经常检查你的血糖和血脂情况。 高血压的第八个易患因素是缺乏体力活动。习惯于久坐不动生活方式的人容易发胖,因而形成了高血压发生的条件。 此外,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年龄、民族与种族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了解了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也就掌握了预防高血压病的钥匙。 (五)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 说起高血压病,不少患了高血压病的人并不以为然。因为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部分病人尽管有时头痛头晕,但是不影响他们的饮食起居,照样坚持工作。因此,就不把这个病当作一回事。实际上可不是这样。我们已经说过:高血压病是一个“无声杀手”,它在悄悄地日积月累地损害着高血压患者至关重要的脏器---心脏、脑、肾脏等。所以又把这三个器官叫做高血压病的“靶器官”。血压高了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心脏。面对着增高的血压,心脏排出血液时受到过高的阻力。久而久之,心肌就变得肥厚,以增加排血的力量。 但是,心脏的这种补偿的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极限,心肌就变得松弛,于是心脏扩大,心肌收缩无力。这就是所谓的“心力衰竭”,病人就会感到心慌、憋气,劳动能力明显下降。严重的会发生极度呼吸困难以致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这就是足以致命的“急性肺水肿”。 另一方面,高血压使心肌肥厚以后,对心肌的供血并不增加;加上高血压可以促进动脉硬化,于是,高血压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要比血压正常的人多4倍。高血压病人如果合并了冠心病,更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在我国,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第一大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高血压病人在积极治疗、控制血压的同时,要关注你的心脏有没有受到损害。应定期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或X线检查。当然,高血压经过及时而有效的治疗以后,心脏的损害可以得到一定程序的好转。 (六)高血压病对脑的损害 高血压病损害的第二个“靶器官”就是脑。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脑卒中,又叫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高血压病是脑中风最大的危险因素。有人统计,收缩压每增加10mmHg,脑中风的危险增加47-56%;舒张压每增高5mmHg,脑中风的危险增加46%。血压增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生脑中风的危险越大。 高血压病是怎样损害我们的脑呢?这是由于过高的血压使血流冲击血管壁的力量加大,造成了血管壁的损伤和破坏。加上其他的因素,动脉血管就发生了硬化,叫做粥样硬化。粥样硬化的动脉血管就会失去韧性、变硬、变脆和狭窄。在血压高时容易发生破裂和堵塞。一般脑出血多发生在壮年人,而脑梗塞常发生在老年人。一旦发生脑中风,多数人会不同程度地致残,重者会夺去病人的生命。 即使不发生脑中风,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大脑的供血不足,可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眼底动脉硬化、健忘、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早发性脑萎缩、痴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中国人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脑中风。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发生脑中风的有250人,死亡122.4人,为城乡居民各类死因的第二位。幸存者中有4分之3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其中重度致残的有40%以上。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在这里,我们要提醒那些对自己的高血压病不重视的人:要警惕高血压病伤害你的脑! (七)高血压病可造成肾脏损害 肾脏是高血压病的另一个“靶器官”。因为除了来势凶险的急进性高血压外,一般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是缓慢地发生的,所以它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一旦被发现,常常已经是晚期。 在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肾脏可能没有明显的改变。肾脏损害的最初表现常常是夜尿次数增多,这是肾脏中的肾小管受到损伤的信号。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肾脏的中小动脉同样会发生粥样硬化。久而久之,肾脏的滤过功能就降低了,造成肾功能的下降。肾脏的损害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且不易控制;反过来,更高的血压又加重了肾脏的损害,形成了恶性循环。肾脏的损害超过了肾脏的补偿能力,就引起肾功能衰竭,又叫做尿毒症。 严重的尿毒症,用一般地治疗方法很难奏效。有效的办法就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最后就得靠肾移植。根据调查,血压高的人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机会是血压正常的人的11-22倍。 每个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尿常规。必要时作尿的微量蛋白和肾功能的检查,以及时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 高血压病除了损害以上所说的三大靶器官以外,对身体的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性的目的就是使高血压病的患者不要小看这种疾病,但是也不必过度紧张。只要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满意地控制了血压,“靶器官”的损害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 (八)高血压病与×综合症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常常发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脑卒中(中风)。所以人们就把后面这几种病叫做糖尿病的并发症。既然是并发症,就应该发生在糖尿病发病之后。然而奇怪的是,高血压等“并发症”往往出现在糖尿病之前。这就有悖于“并发症”的称谓。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但经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1988年,有位医学家首先提出了“X综合症”的诊断,又有人称之为“高血压代谢紊乱综合症”、“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等,它包括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其中,胰岛素抵抗是关键性的问题,而高血压则常常是这一系列代谢疾病的早期表现,也就是说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 “X综合症”的发现,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都是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X综合症就是数个危险因素的联合,这种联合就使得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当然,及时地认识到X综合症并做积极的治疗,就会使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下降。因此,当你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病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做一个代谢方面的全面检查,包括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血脂分析,必要时要查一下血尿酸水平,即使第一次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也应该把这些项目作为定期复查的项目。 (九)高血压病能“除根”吗? 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将血压控制正常或理想的水平。但是,目前高血压病还不能根治。高血压病不能“除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血压的病因还不清楚;其次,前面提到的“易患因素”只是可能诱发高血压的一些因素,而不是它的“病根”。我们采取的非药物疗法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因素;而药物疗法则是利用药物来对血压进行控制,所以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因此,一旦停止治疗,高血压就会卷土重来。至于如何“治本”,是目前各国医学家正在探索的问题。 高血压是慢性病,它的特点是并发症多而且严重。因此,对高血压病一方面要早治,另一方面要坚持长期或终生治疗。据统计,与正常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4倍,心力衰竭高5倍,脑中风高7倍。不能因为血压只是轻度增高就等闲视之,否则会后患无穷的。病人应了解长期降压治疗的意义,急于求成或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事实证明,长期有规律的治疗(不无故停药、换药、减量)是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要经常与医生取得联系,根据病情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只要医生与病人有良好的配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高血压患者可以享有与正常人基本接近的寿命。 (十)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之一---合理膳食 高血压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二者缺一不可。有的高血压患者,总希望只通过服药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坚持非药物治疗。部分轻度而没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 非药物治疗的第一点就是合理膳食。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参照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将合理膳食概括为两句话: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什么是一、二、三、四、五呢? 一是指每天一袋牛奶(约半市斤)。因为我国膳食普遍缺钙,而钙的缺乏与高血压有关。一袋牛奶基本可提供我国膳食中钙的不足,而且还提供了优质蛋白。如果不能喝牛奶,可用两袋豆浆代替。 二是指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主食6-7两。此量可因人而易,如重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增加,而肥胖者应酌情减少。 三是指每天三份高蛋白。每一份高蛋白指大鸡蛋1个或瘦肉1两或鸡鸭肉2两或豆腐2两。这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但过多的蛋白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四是指四句话:饭食要有粗有细、不甜不咸(高血压病人每天吃盐不超过5克即1钱)、三四五顿(少吃多餐)、七八分饱。 五是指每天500克(1市斤)蔬菜水果(400克蔬菜和100克水果)。这样的饮食结构既保证了身体对热量、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如钾、钙等)的需要,又可以控制体重、血脂、血糖,有利于对高血压病易患因素和有关因素的控制。 什么是红、黄、绿、白、黑呢? 红是红葡萄酒。每天饮50-100毫升红葡萄酒可调节血脂,减缓动脉硬化。 黄是黄色蔬菜。指西红柿、胡萝卜、地瓜、南瓜、玉米等含维生素A较多的红、黄色蔬菜。 绿是绿茶和绿色蔬菜。绿茶具有调节血脂和血压的作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绿色蔬菜可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于防治动脉硬化十分重要。 白是燕麦。据研究,燕麦具有调节血脂的功效,可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燕麦可煮粥或用燕麦片煮粥食用。 黑是黑木耳。美国心脏病学家发现,每天食用10克黑木耳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对防治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效。 高血压患者对以下的食物应该少吃:蜜饯、各种咸菜、动物油脂、椰子油、橄榄油、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猪蹄、香肠、河鳗、乌贼鱼、咸鱼、贝类、豆腐乳、蛋黄、咸蛋、松花蛋、蛋糕、冰淇淋等甜食。烹调油中,以豆油为最佳。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原则是:限盐,适量的优质蛋白、钾和钙,限动物脂肪,限胆固醇饮食和总量控制。合理膳食往往有助于降低血压,反之会使高血压病情加重。 (十一)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之二---适量运动 2500年前,古希腊名医、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阳光、空气、水和体育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这就是说,运动与阳光、空气和水同等重要。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就有这样的山崖石刻:“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非常重视运动。 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运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轻度高血压病人坚持体育活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甚至优于某些降压药物。但停止运动,降压作用可能消失。运动有益于减肥,也对降压有利。对于中度或重度高血压病人、轻度高血压伴有多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已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病人来说,同样需要运动。有研究证明,运动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1和6mmHg。不过,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以充分发挥运动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同时又避免了运动会带来的一些风险。 为了安全进行运动,高血压病人在制定运动方案前应该先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等。对于高龄、肥胖、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和有心脑血管病症状的病人,应该做心电图运动试验,以检查心脏对运动的耐受程度。 高血压病人的运动要作“有氧代谢运动”。所谓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以增强身体吸入和利用氧气为目的的耐久性运动。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例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运动量要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并且要持之以恒,否则是达不到降压的效果的。如果你与你的家庭成员或朋友相约,一同运动,那就更容易坚持了。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要因人而易,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十二)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之三---戒烟限酒 吸烟是高血压病的重要易患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升高血压,同时,还会造成动脉血管的损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戒烟。 有人研究发现,吸烟量增加1倍,危害性增大4倍;如吸烟量增加2倍,则危害性增大9倍。当吸烟量在每天5支以下时,危害性就比较小了。因此,如果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时,可劝其先减少吸烟量到每天5支以下。但这是不容易控制的,最好是完全戒烟。 戒烟能否成功,固然与戒烟方法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吸烟者的毅力和决心。经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知道吸烟有害的有95%,愿意戒烟的有50%;而真正戒烟的只有3%。但是一旦患了心肌梗塞、脑中风或肺癌以后,戒烟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说明只要有决心,吸烟的嗜好是完全可以戒除的。戒烟的关键在10于提高认识,要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戒才行。关于饮酒,前面已经提到。少量饮酒(白酒每天不超过1两,啤酒每天不超过6两,红葡萄酒或绍兴黄酒每天不超过2两)对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超过这个量就有害了。如果是酗酒,那就更有害。酗酒常常是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或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重要诱发因素。为防止从少量饮酒演变成酗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的观点改为:酒,越少越好。 (十三)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之四---心理平衡 人的心理状态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北京市长寿人口调查中发现:90岁以上的长寿者中,尽管膳食、爱好、起居习惯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长寿者都心情开朗;二是长寿者中都爱劳动,爱运动,生活规律。心理活动与高血压病的关系就更明显了。突然的心理紧张状态如暴怒、惊恐、狂喜、过度悲伤,都可以引起血压的急剧升高,周围血管收缩(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有时可诱发心律失常、脑中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猝死。长期的焦虑、忧虑、紧张、工作负担过重、人际关系不协调、心情不舒畅则是高血压病的重要易患因素。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如果能调节好病人的心理状态,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安宁愉快的心境就足以抵消绝大多数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谁拥有快乐,谁就拥有健康”这句格言告诉我们,心理平衡是对健康的最好投资。 上面谈到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的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1992年美国心脏健康会议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指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说达到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任何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进行非药物治疗,这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十四)高血压病人要科学安排生活起居 如果你患了高血压病,请不要惊慌,在按照医生嘱咐进行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你的生活起居,并且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减少因血压急剧波动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 一是起床时要做到三个半分钟。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静卧半分钟,活动一下头颈部和四肢,然后在床上静坐半分钟,最后双腿下垂床沿再坐半分钟,做到这三个半分钟就可以避免由于起床时血压的波动而造成的意外。 二是要保持大便通畅。中老年人常有便秘,因此切忌排便急躁,摒气用力,最好坐便,因为蹲便容易疲劳,而且下肢收缩可使血压升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必要时可服用些通便的药物。 三是每天午睡半小时。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对高血压病人十分重要,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心血管病人每天午睡的比不午睡的死亡率减少30%。 四是安全洗澡。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洗澡,但是要特别注意安全,尤其在蒸汽弥漫的大浴池中,不可浸泡时间过长,洗澡时还要防止滑倒,洗澡的水温要适中,高血压病人绝对不要洗桑那浴。 五是要多饮水。最好的饮料是清水或淡茶水。多饮水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使循环通畅,有利于控制血压。特别是清晨,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水分不足,血黏度高,喝一杯水很有益处。 (十五)哪些高血压病人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所有的高血压病人来说,都需要进行非药物治疗。但是,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一经诊断,就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有的人一发现血压高,尽管很轻,马上开始服药;而有的重症高血压病人却因为担心“一服上药就不能停了”而拒绝服降压药。这两种做法都不恰当。 高血压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主要根据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一是血压增高的程度,如果高血压达到2级以上(大于160/100mmHg),无论有无其他情况,都必须服药治疗。二是看有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高脂血症、遗传等)。如果血压升高的程度是一级(140-159/90-99mmHg),而病人具有多项危险因素,也应该立刻开始药物治疗。相反,如果危险因素较少的一级高血压病人,则要先非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若血压仍然不能恢复正常,再服降压药。对于那些已经发生了心、脑、肾损害和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尽管血压仅仅达到正常高限的130-139/85-89mmHg,也必须作药物治疗。在这里特别要提到糖尿病患者,无论血压升高的程度如何,都要服药治疗。因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危险性比较大,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到底要怎样治疗,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决定,而患者应该与医生密切配合。万万不可自作主张或听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随意服药或停药,这样做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十六)降压药有几大类?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目前用于临床的降压药已有数十种。到底什么样的降压药是最理想的呢?理想的降压药应该是降压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能预防或12减轻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能提高生活质量、服用方便以及价格效益之比合理的药物。所以,能尽量满足以上条件的降压药就不多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高血压联盟和我国高血压联盟最近对降压药物的综合评价,推荐以下六类降压药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首选(一线)药物:(1)利尿剂,如双氢克脲噻、速尿、吲达伯胺等;(2)倍他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阿替洛尔、倍他洛克、比索洛尔(博苏或康可)等;(3)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心痛定、伲福达、拜心同)、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硫氮卓酮(合心爽)等;(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帝益洛)、贝那普利(洛汀新)、富米普利(瑞泰)、福辛普利(蒙诺)等;(5)阿尔法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可派)等;(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科素亚)、缬沙坦(伐文)、厄贝沙坦(安博维)等。在这些药物中,有些是长效制剂,这些药物的疗效好,服用方便,但价格较贵。有些药物,如复方降压片、北京0号降压片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它们不被推荐为一线降压药物。 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对照你所使用的药物,看看是属于哪一类的?之所以介绍这些药物,是因为这些药物是许多国家的多个研究中心,经过成千上万个病例的观察而选择出来的,接近理想降压药的条件。当然,完全理想的降压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不过,应该提醒大家的是:高血压病人应该使用哪一类药物,要由医生决定,切勿自行购买服用。 (十七)给十类高血压病人敲警钟 在高血压病人中,有一部分比较容易发生意外,医学上叫做“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对于这些患者,我们要敲起警钟。哪些病人属于高血压的高危或极高危患者呢? 一、高龄的高血压患者。多数高龄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长,内脏受损害严重。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高,加上因高龄而体质衰弱,所以容易发生意外。 二、有家族遗传倾向者。主要指的是近亲中有严重高血压,而且在中青年期就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应该警惕发生意外。 三、尚未被发现和确诊的病人。在我国约有半数的高血压患者未被发现,他们有病而不知病,“自我感觉”良好,因而就不会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因此,常因为发生了意外才首次到医院就诊。 四、血压过高者。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或超过180/110mmHg时,不论有无其他情况,都属于“极高危”的患者。 五、治疗不规范的患者。有的病人不进行正规而系统的治疗。他们或是“跟着感觉走,治几天停几天;或是急躁冒进,自行加大药物剂量或不按医生的嘱咐而数药并服,造成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更有甚者则迷信“偏方”“验方”,或停药做气功(更不必说做法轮功或其他邪功)。这些患者实际上是处于发生意外的危险之中。 六、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无论血压增高的程度如何,都属于高危患者的范围,因为糖尿病本身就对心、脑、肾和大动脉造成损伤,一旦合并了高血压,就等于“雪上加霜”,使发生意外的机会倍增。因此,要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 七、已经发现有心、脑、肾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应格外认真对待和强化治疗。 八、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者,或生活放纵、嗜烟、酒者。这些病人血压不易控制,而且容易发生血压剧烈波动而发生意外。 九、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如体重超重、高血脂、少活动的生活方式,吸烟等这些因素会加重高血压对重要内脏的损害而容易发生意外。特别是代谢综合症的患者,更应该综合治疗,控制血压。 十、性情暴躁、不讲心理卫生的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对血压有重要影响。精神愉快,有助于控制血压;相反,情绪恶劣,精神沮丧的人,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而诱发严重的意外。 以上所说的十类高血压患者应该提高警惕,不可大意。但也不要过分紧张。因为治疗高血压的最大受益者就是这一部分病人。只要积极治疗,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就可以使你转危为安。当然,做为医生,对这十种患者应该看作“重点保护对象”。加强治疗,及时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十八)高血压病治疗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了治疗,但血压仍然控制得不理想。对于这种情况,医生要考虑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方案是否恰当等问题;而病人则要想一想,你在配合医生的治疗中,是否存在着“误区”? 误区之一:只注意药物治疗而忽视了非药物治疗。有的病人把治疗的希望都寄托在降压药物上,这是很片面的。因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尽管你服用了很多好的降压药,但生活仍然不规律,过度劳累,生活放纵,嗜烟、贪杯,性情暴躁或抑郁寡欢。那么,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达不到治疗的目标。 误区之二:用药不规则。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由医生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情况再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要求医患之间要密切配合。但有的病人对医生的嘱咐却置若罔闻,单凭自己的感觉来服药。一感到头痛头晕,就自以为血压高了,服一次药。没有什么不舒服,就以为血压正常而停止服药。其实,凭感觉来判断血压的高低是极不可靠的。不要忘记,高血压常常是“无声”的。这样不规律的服药,会造成血压的大起大落,增加了发生意外的危险。 误区之三:血压经过治疗恢复正常以后,怕引起低血压。不少高血压病人就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顾虑而中断了服药,因而使血压再度上升,甚至发生了意外。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用口服降压药治疗高血压使血压降至正常以后,继续服药不会引起低血压,而是可以控制血压。“控制”就不是“根治”,因此,一旦停药,高血压自然就会卷土重来了。另外,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好不容易使血压降至120/80mmHg,也不要误认为降压药引起了低血压。要知道,只有把血压降至正常(130/85mmHg)或理想水平(120/80mmHg)才能有效地保护心、脑、肾,减少心、脑、肾损伤发生的风险。当然,降压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如果血压下降后,出现头晕等不适,应该去找医生,分析原因,再作处理。 误区之四:急于求成。有些高血压病人,一发现血压升高,十分惊慌。擅自频繁更换降压药,或在短时间内,反复服药,或滥用硝苯地平(心痛定)片舌下含服,这是很危险的,可造成严重的低血压。最好的方法是:适当休息一下,服一些镇静剂。如果血压还是很高,最好到医生那里,对你的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降压药的长效制剂,起效缓慢,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疗效达到稳定状态,频繁换药是不恰当的。如果伴随着血压的突然升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或瘫痪严重呼吸困难,应立即到医院急诊,因为这是高血压急症。 误区之五:长期服药而不经常和定期测量血压。有的高血压病人,认为只要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坚持服药而不必测量血压了,这是很大意的。因为血压常常随着各种情况而变,例如气候、环境、人体内环境的变化、情绪、体力活动强度等。因此,在服药期间,仍然应该经常、定期地测量血压并根据血压的变化而适当地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外周血管收缩,血压有可能会高一些,这时候就要适当增加降压药的剂量;而在炎热的夏季,就可能需要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如果不测血压,你怎么能了解这些情况呢? 误区之六:不进行正规的治疗。在本文中提到的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是国内外医学家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总结了多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经验而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高血压联盟和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来的。是治疗高血压病的科学而正规的治疗方法。当然,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一方法在不断改进。可是,有些患者,一味迷信静脉输液(打吊针)。除了高血压急症需要静脉滴注硝普钠等强力降压药外,静脉输液对高血压病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相反,过多地输液,会增加血容量,反而不利于降压。至于一些所谓的降压仪、降压手表、降压腰带、降压袜子等,更是毫无科学根据的骗钱的玩意儿,既耽误了治病又浪费了钱财,万万不要上当。 本文介绍了以上的高血压知识,目的是为了提请全社会关注高血压病的问题,因为在我国有一亿以上高血压患者,而且这个人数在不断增加!医学家预言:21世纪,中国将出现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高峰。这对于我国的广大人民和医务工作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这一挑战,让高血压低头,为使人们更加健康和长寿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