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教学信息
索引号: junanxianjnsd7006/2024-00000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莒南县第二小学 组配分类:
莒南县第二小学2024年上半年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2-28   作者:莒南县第二小学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学校将全面落实县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要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规范、发展、创新”为着力点,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规范常规工作管理,细化落实工作过程,加大改善教育投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推进“四新”行动和“三力”提升,深耕“出彩教育”特色品牌建设。

一、深耕“出彩教育”特色品牌建设

学校继续秉持县教研室“县直小学出特色,中心小学办精品,村级小学抓规范”的基本思路,建设“规范+特色”学校,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升特色课程实施水平,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学校建设活动,梳理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力争成为特色明显、社会认可的特色品牌学校。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点,构建出彩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课程实施的策略,努力通过课题研究、出彩行动、出彩社团、出彩节日及出彩评价,探索出彩教育特色品牌创建的有效途径。在创建过程中,完善丰富莒南二小独具特色的出彩课程体系,并总结学校课程实施的策略方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出彩少年,打造幸福教师,让莒南二小的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学校最美的风景,成就学校的特色,深耕“出彩教育”特色品牌建设。

二、提升“三力”推进“四新”行动

在“双新”背景下,学校将继续用“三力”实施“四新行动”。四新行动,即新课堂、新教师、新少年、新父母。它们都应该具备“三力”。新课堂“三力”:掌控力、张力、活力。新教师“三力”: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新少年“三力”:阅读力、思考力、活动力。新父母“三力”:学习力、影响力、感受力。

(一)新课堂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小学(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老师通过新课标、社会化学习和李正涛理论学习,逐渐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通过对曾曦读写的研究,精心组织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发现、感悟中明确各个学习任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素养。在执行教学常规方面,要重点强调大单元背景下的备课方式。

1.抓好常规管理。

(1)提高备课实效性

课时备课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全面掌握教学目标(含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易错易考点,对比新旧教材变化,恰当运用相关教学资源,科学设计作业,探索评价模式。还要充分利用县教研室重新修订的各学科教学设计,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二次备课,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个性化,每节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单元集体备课要注重实效性。依托教研共同体,根据“大单元教学”的需要,坚持先学后教、先学后研、先学后讲、先学后评的原则,借鉴社会化学习的方式,从大观念、大主题、大项目、大任务的角度,根据实际,研究确立各学科单元集体备课的基本规则、流程,抓“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合理分工,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2)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小学(分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上好常态课。教师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标,落实“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课堂上要以问题为导向,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思考为导向,启发学生课堂深度学习;以实践为导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

开展研究课。学校围绕落实新课标的关键理念,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路径,开展“双新”背景下高效课堂的重构研究,推进各学科课堂教学竞赛和小专题课堂教学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难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构建适合学科、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学校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课堂常规检查听课、评课制度,做到“推门听课”“预约听课”常态化,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继续执行教师课前2分钟候课制度,每位教师要按时上课下课,不得拖堂。

学校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青年提高班的作用,开展新课堂展示活动。组织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达标课、新进教师展示课、外出学习汇报课等活动。

(3)优化作业设计

学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双减”政策,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述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丰富作业类型,尝试分层作业,加强探究性作业,注重实践性作业。作业布置与批改要做到“五个有”,即: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充分体现训练为主线,能力为根本,切实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效益。

(4)团队建设专业化

学校结合实际,以项目化方式构建高效学科教研团队,提升教研专业化水平。建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构建校级常态教研团队,形成时间固定、主题聚焦、人人参与、研讨交流的教研机制,共同及时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5)校本教研专题化

学校围绕教学热点问题,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确立教研专题。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开展基于教学问题的有效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探索沉浸式、小专题教研方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探索数字化应用于教研的方式,拓展教研渠道,提高教研效益。

(6)重视课程实施

用课程改变学校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理念。学校立足实际,研发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图谱,建设2个名品课程基地。一年级的入学课程、六年级的毕业课程已纳入学校的名品课程。本学期我们计划研发一至六年级的《那棵树》跨学科校本课程,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学校结合校本课程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主要采用“五节”校园节,组织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本学期,学校计划进行体育节和阅读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对每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严格教学制度的落实与评价。

(1)严格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师工作目标考核量化评估方案,确保备课、上课、作业、补教补学等环节的落实。全面实施教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强力推进教学精致化管理,落实教学精致化管理方案,加强过程监控,强化、优化、细化过程管理,日常管理做到“三精”: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致,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对教学常规的业务监管。在新课标指导下,突出抓好教师的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单元作业、质量分析、教研活动、业务培训等重要环节,尤其是单元集体备课与课时备课,一定要注重实效性。

(3)落实好“三重”监控。一重监控:各年级备课组自我监控。要求本组人员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备课、上课、作业布批等常规工作,加强备课研讨,互相听评课。二重监控:学校教导处监控,课时备课每周1次,作业检查每月1次,课堂教学每学期1次,教学常规随机抽查,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2次。三重监控:校长室监控,常规检查每月1次。每学期大约4次.课堂教学每学年1次。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2次。

对于常规工作,学校本着以检查促落实、以评估促提高的思路,落实学校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要求,对于各项教学教研工作,有布置就有检查。学校将根据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教学一线,不定期对教师各种簿本、教学工作和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抓实教学管理细节,积极组织各项教学教研活动,了解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健全奖惩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并且根据省市县各级督导评估要求,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各种资料的整理与搜集。

(二)新教师

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践行教育家精神,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以学习李政涛教育教学理论为抓手,培养教师良好的现场学习力,丰厚教师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锤炼新时代教师六项新基本功,培养“合格+特点”的教师。

1.注重培养教师新基本功

本学期,我们要在在“学”上下功夫,在“思”上明方向,“研”上促积累,在“创”上谋发展,在“讲”上求精准,在“融”上寻突破,在“评”上抓落实,把教师培养工作常态化、专题化、规范化,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

(1)坚持学习,提升立德树人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政策,向专家、名师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做到熟知基本要求,理解基本理念,明确基本操作范式,逐步做到实践中熟练应用。教师还应积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对于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能力提高的各种方式方法,需要去敏锐地发现并学习使用。

根据2024年县小学教研室的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要学习立规养习、李正涛教育教学理论、社会化学习,其次要坚持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做到不仅能会背课标、讲课标,还要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再次,我们还要学习相关学科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提升人格修养、专业情感、专业素养。

(2)坚持思考,提升专业能力

思考是行动的种子,勤于思考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学科育人方式、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携手共育、科研课题研发等方面的思考,树立问题意识,培养高阶思维,明确成长方向,进而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3)坚持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①研究“新课标”

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对于小学教师既是专业发展的挑战,也是成长的机遇,我们要通过研究,理解、领悟新课标的内涵。

②研究“新教材”

由于课标的变化,教程也发生了相应的修改,对新教材的研究、解读、转化和运用,是对每位教师共同的新挑战。我们要求要对照“新课标”研究新教材,通过研究,读懂教程编写意图,挖掘出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③研究“新问题”

课标和教材的变化,课程和教学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对出现的新问题要用科研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来研究,把这些新问题梳理成每学期的校级教学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应用、推广,以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做到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这也是科研性教师培养的途径之一。

(4)坚持创新,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通过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通过尝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的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结合县教研室重点工作,我们学校主要以问题切入,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主要途径是共同体教研、校本教研活动和青年提高班活动。通过活动,磨练教师的教学基础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创设情境、知道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学评价能力、教研和科研能力、课程开发与资源整合能力。重点抓好如下教师基本能力的训练:

①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体态语表达能力。主要结合具体教研活动,多给教师讲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其语言能力。

②书写能力

写的能力指的是常规的黑板字、粉笔字的书写。本学期,我们学校提高班的老师每周要提交粉笔字(小黑板)作业,每位教师在学校统一的书法课程指导下,练习钢笔字(练字本),周末上交作业,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评价。

③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开展自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和谐沟通、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预见与解决教学突发事件、设计练习与布置作业、教学辅导等。加强教材研究和课堂教学活动,举办专项的设计比赛专项活动。

④教学评价能力

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阶段性学业成效评价、教师之间的观课议课等方面的能力。

⑤教研和科研能力

主要包括捕捉并研究教育信息、提出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开展基于问题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⑥课程开发能力

主要是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学科内容,开发与整合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研发学科内整合和跨学科整合课程。

(5)坚持精讲,体现语言修养

教师的“讲”,体现了教师的语言修养,需要“点”在卡壳处,“拨”在转换处,“辨”在混淆处,“议”在疑难处。只有这样,才能精准的“讲明白、讲深刻、讲生动”。本学期计划语文教师讲课文精彩片段、数学教师讲易考易错题、英语教师讲口语训练。

(6)坚持融合,推进跨学科学习

教师要有学科融合的意识,要不断储备和更新融合的内容。将各学科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充分建立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实施项目化学习、主题式学习、任务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推进跨学科学习。本学期我们依托“那棵树”项目课程,进行学科融合,推进跨学科学习。

(7)坚持评价,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学校建立更为关注教师内部发展需要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结果上,要加强评价结果反馈的及时性与持续性。通过教师基本功测试激励教师学习,促进教师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自身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让评价成为一种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2.精心培养骨干教师

本学期,学校将通过集中学习、在线研讨、个体自学等形式,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每一个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抓好个体自学工作,督促他们坚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做好科研论文、随笔反思、听课材料的积累。要特别重视新课标培训,要通过讲解、检测、答辩等形式,使其不断熟悉新课标内容。

市县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骨干力量,是学校课堂对外开放的窗口、平台。学校将通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专项技能培训、教学活动比赛、教研活动、送课下乡等形式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锻炼,使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跟进指导,确保青年教师完成“过关”成长计划(教学常规关、教学理论关、课程标准关、教材关、师德关、教学要求关、课堂教学达标关),成为合格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指导,实施结对帮扶,通过示范课、汇报课、跟进课等多种课堂形式,反复打磨,促使青年尽快成长。

4.精心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学校依托教研共同体,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加强共同体内各校之间的业务联系,互帮互学,优势互补,找出教学教研中的困惑和不足,研究解决方案,共同促进和提高。学校将组织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省市骨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举行公开课、专题讲座、送教、课题研究、项目推进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各成员校的教育品质。

学校积极构建校际交流平台,寒假期间作为教研共同体核心校积极组织各科教材培训,做好前三个单元集体备课工作,包括课时备课、作业设计及评价等内容,具体安排见附件。

同时要开展好教师间帮扶活动。学校选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使被帮扶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两年内有明显提高,力争成为名师。

5.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我们会充分依托教研共同体开展“两学两研两上”活动。在形式上,以问题为导向,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上,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备课,对每个单元要有整体规划。通过大观念、大问题、大项目、大任务来组织一个单元,把单元知识结构化,实现“教—学—评”一致。围绕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课标,学教师用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上好常态课,上好研究课”的“两学两研两上”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市县名师、能手、新秀、教研员的作用,着力搞好学科教学研究,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另外还围绕教学热点问题,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以研究教材教法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确立教研专题。要深入课堂调查研究,开展基于教学问题的有效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探索沉浸式、小专题教研方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探索数字化应用于教研的方式,拓展教研渠道,提高教研效益。

6.重视问题教研。

学校以学科团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从课题研究入手,以课程引领、学科推进、活动跟进等方式,及时梳理、提炼、总结经验,以课题、论文、成果等方式呈现。学期初,召开各年级学科组长工作会,征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梳理出共性的问题,一次活动一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新少年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借助精品社团,培养“基础+特长”的学生。学校努力形成生生有特长的局面,“动”的层面将开展统整项目课程实践;“静”的层面,将依托读书节的开展,进行全学科阅读和全体师生共读。通过做实做细阅读、习惯、书写以及其他素养提升活动,进一步培养二小出彩新少年。

1.立规养习,协同育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将继续推进一年级立规养习工作,做好幼小衔接。明确其他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好习惯,把习惯培养当成学校稳定性、延续性的工作来抓,让好习惯影响学生一生。加强家校社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实践协同育人作用。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尤其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方面的作用,实现全学科育人、全环境育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继续落实县教体局《关于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见》和《小学生学习习惯二十条》,坚持课前两分钟静班的习惯训练,课堂教学中严格训练学生在听讲、举手、坐立、书写、执书、朗读、回答问题等方面的习惯养成,做到堂堂练、天天要求。细化各个年级习惯的培养。分步培养,不断规范。尤其一年级上学期,习惯养成是重点。学期初,举行“收心”活动,要进行习惯“零起点”训练。要注重习惯养成的过程,时时处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进行学生行为习惯专项检查,要将学生学习习惯的检查贯穿在课堂数学、作业、课外活动、各种比赛、考试等常规活动中。结合家长会进行习惯养成的认识培训,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将定时和不定时进行检查,并计入期末综合评估。

2.听说读写,文化育人

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以文化人,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以曾曦读写为抓手,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习作课堂教学质量。

(1)读书活动

继续开展全员全学科阅读。创设学段间、课内外、校内外协同的阅读生态。建立生生共读、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多主体阅读群,进行整本书阅读、绘本阅读等,把读书与写心得、记札记相结合,让经典名著陪伴学生成长。学校将于学期中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与父母共读一本好书、古诗文诵读、“我的读书故事”比赛、争当“阅读之星”活动等书香校园读书主题活动,于学期结束进行阅读之星评比来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成绩计入期末班级评估。

(2)写字教学

继续加强对写字教学的指导,包括汉字、数字、英文字母的书写,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将练字活动贯穿到学习过程中。学校规定一至六年级午间进行书写训练,每天要拿出至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设置书法课,并对书法教师进行培训,积极提供书法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同时,学校每学期对各班级进行午间书写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期末组织书法测评,评出小书法家并计入期末班级综合评估。

3.启智乐学,思维育人

(1)思维训练

继续推进临沂市开展的“每周一题”做题讲题活动。做好数学思维课程和国家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思维训练的课堂。利用临沂市小数团公众号“每周一题”栏目,积极组织开展做题讲题活动,每个年级每个数学老师每周都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每周每个年级推荐讲的好的视频推荐到市里的讲题群,每周一次“一题多彩”上学校公众号。本学期末,学校教导处将组织口算比赛、24点及小名题开讲等活动。深入推进数学思维课程实验活动。

(2)综合能力比赛活动

本学期学校立足学科素养,继续开展古诗文诵读、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计算基本技能比赛、我是小名师、英语口语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好书推荐、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期中组织年级赛,成绩计入期末班级评估。同时加大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和落实力度,期中和期末运用第三方对体育、艺术的实施情况进行测评。

4.科技教育,实践育人

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学校开展科技节、科技小发明、科普读书、寻找最崇拜的科学家、争当小科学家等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将科技教育作为学校当下最基本、必备的项目。

5.陶冶浸润,以美育人

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相关课程,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品德美、社会美、科学美、健康美、勤劳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的挥相关学科的美育功能。本学期继续加强对考查学科的检查和评估,采用抽测的形式。

从理论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6.学做结合,劳动育人

围绕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发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和劳动周活动,形成家庭 、学校、社区校本化劳动清单,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条件,开辟劳动实践场地。要积极通过跨学科兼职、学区内走教等方式,保障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需求。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期初制定的计划,继续推进劳动课程教学。

7.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学校会健全“双减”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用内容全面客观、方式灵活多样、程序科学规范的方式,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教、导学功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成长。

(四)新父母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通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与感召下,在老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成长,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24年,学校将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变,这既是新课改的归宿,也是我们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在“双新”背景下,我们二小人,必将躬身实践,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做有使命担当的教育人。

莒南二小2024年上半年教学教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

1.开学前各项教学准备工作

2.学校教学教研科研工作计划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等各项计划撰写

3.参加县教研共同体活动一:1-3单元集体备课

4.音体美专题研讨会、项目课程开发安排及教学问题研究选题、青年教师提高班活动安排、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相关活动安排

5.召开新学期教学教研工作会

6.组织县第二教研共同体学期初交流会

7.迎接县教研室过程性视导

三月:

1.参加小学各学科专项研讨活动

2.参加县教研共同体活动二:4-6单元集体备课

3.迎接县教研室过程性视导、市教学视导

四月:

1.组织开展阅读节

2.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研修活动

3.参加县送教下乡活动

4.迎接县教研室过程性视导

五月:

1.参加县教研共同体活动三:部分学科剩余单元集体备课

2.参加小学各学科专项研讨活动

3.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师下水文、学生作文书写大赛

4.组织开展科技节

六月:

1.组织“那棵树”项目课程成果展示暨学生素养展示活动

2.参加县各学科素养展示活动

3.组织县第二教研共同体开放日活动

七月:

1.安排暑假期间教师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各种实践活动

2.参加县小学各学科新课标学讲活动

3.组织期末复习与考试

4.组织各项总结与评估(书写考核、古诗文诵读检查、计算能力比赛、习惯养成检查采取不定期检查方式。各年级教学调度、随堂听课随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