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聚力攻坚 加速突破 全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访谈莒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为超
来源:莒南县人民政府网站时间:2023-03-10 打印

莒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为超


县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做客《政务访谈》栏目的是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陈为超同志。陈局长,欢迎您!

陈为超: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通过“政务访谈”这个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也感谢社会各界和朋友们对我们莒南县发展改革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县政府网站:陈局长,我们都知道,去年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开局之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请您简要给我们介绍一下去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陈为超:好的。2022年,是莒南县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超预期风险挑战,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发有为、砥砺前行,既定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3.7亿元,同比增长4.5%,居全市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为2016年以来最高增速;进出口总额105.5亿元,增长12.7%,高于全市1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同口径增长14.4%,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税收占比84%,高于全市5.3个百分点,同口径增长18%,居全市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21元,增长5.5%。

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帮扶机制,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47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其中,4个省级重点项目、1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77.8亿元,超年度计划20%。2022年4月,鑫海科技与世界第一大不锈钢企业太钢不锈钢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建设太钢鑫海162万吨高端不锈钢合金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发展动能持续壮大。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常态化开展“暖企助企大走访”活动,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62.3亿元,增长13.5%。纳税过千万企业达到47家,其中过亿元2家。碧海机械被评为全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获第十一届“市长质量奖”,兴泉油脂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全县“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达到4家,占全市1/3。三方化工、兴泉油脂入选“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金胜粮油、兴泉油脂、玉皇粮油入选全国花生油加工企业10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

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出台购房补贴政策,落实上级促消费政策,助力消费市场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加快服务业发展,新增金潮数投等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深化文旅融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红色研学、绿色生态、乡村休闲、工业旅游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实行“全员线索+专业招商”工作机制,组建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成立驻北京、上海、深圳招商工作组,围绕莒南产业优势,深挖“链条”潜能、延展“链条”覆盖面。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4个,总投资261亿元,到位市外资金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28万美元。

县政府网站:去年以来,我县面临着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改局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陈为超:过去的一年,县发改局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使命,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集聚优势要素资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稳住经济运行。聚焦“三个十大”行动、“八大战略”,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同步深化经济运行分析和指标监控,常态化开展“暖企助企大走访”,牵头组织落实309项提振经济发展政策,惠及市场主体4万余家,累计减税降费6.9亿元,奋力将系列稳经济政策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红利,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资金等需求。累计清表让地1万余亩,保障项目用地4400余亩。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信贷服务,全年投放各类贷款320亿元,新增贷款46亿元,居全市前列。加大上级政策性资金争跑力度,累计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金融工具、设备购置更新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30多亿元。

三是全力突破动能转换。坚定不移落实“三个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制定《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行动方案》,新增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家,总数已达4家;精心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碧海包装获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新纳统金潮数投等服务业企业8家;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实施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3个,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3%。获批急需紧缺人才项目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

四是全力巩固基础工作。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消费压减工作方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域全产业覆盖。出台《“两高”行业企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方案》,改造提升企业22家。多措并举保障能源安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环网南干线天然气管道(莒南段)顺利竣工。全力以赴稳物价保民生,顺利完成出租车运价、农村供水价格调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先进集体、全国价格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认真做好区域协调、信用建设、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重点工作。

县政府网站:我们知道,我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花生产地,请问我们县是如何推动花生产业发展的?

陈为超:我们莒南县是国内重要的花生种植、加工、集散基地,花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40万亩左右,花生单产居全国第一位,年产15万吨以上。全县拥有规模花生收购、外贸流通及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销售花生及其制品2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获批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莒南花生”获评山东省第六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粮食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三链协同”、“五优”联动,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促进全县花生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优粮优产,在花生种植上探索新路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把做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粮油产购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粮油学会、山东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与印象初、张新友等3位院士建立合作关系,在花生育种等方面,做好产品研发和产业链延伸。引导骨干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农机化专业合作社、花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实施花生种植全程托管,保障原料质量安全。新发展高油酸花生基地5000亩,舜花14号创全省高油酸花生亩产新纪录,先后荣获全国高产优质高效花生标准化示范区、全国2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花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花生),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大花生产业集群)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二是实施优粮优购,在花生收购上激发新活力。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在东北、河南、安徽等地扩大花生采购,从巴西、阿根廷、印度、塞内加尔等地区加大优质原材料进口,花生及花生制品年进口额达16亿元。与上海钢联隆众资讯合作,推出莒南花生价格指数,并在上海钢联、山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等媒介上推广,争夺行业话语权,扩大莒南花生影响力。做大花生交割库业务,与郑交所合作,在金胜、玉皇等企业设立花生交割库,目前交割量占郑交所花生厂库交割量的一半以上。

三是实施优粮优加,在花生加工上取得新进展。紧紧抓住“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这一重大机遇,投资6.1亿元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帮包、专班推进等推进机制,加快推进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玉皇花生物流交易中心及粮油产品升级项目、兴泉油脂10万吨精炼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全县花生加工能力提高到200万吨,2022年我县“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花生及花生制品实现产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前翻两番,成为推动莒南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胜集团、玉皇粮油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食品加工产业入选“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金胜集团、兴泉油脂、玉皇粮油3家企业连续6年入围全国花生油加工企业“10强”、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名单。

四是实施优粮优储,在花生存储上实现新跨越。依托骨干企业,强化粮油储备能力建设,投资建设了兴泉油脂10万吨地下恒温植物油库、金胜花生科技产业园10万吨油料储备基地,全县油料储备能力达25万吨。拥有花生油运输罐车36辆及协议专用运输车辆,可保证每日最低2200吨的散油发货量。玉皇粮油投资8000万元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灌装、入库、出库全流程自动化管控,智能立体仓库货位数超过7000个,出入库产能由80托/小时提升到150托/小时,节省人工80%。

五是实施优粮优销,在花生销售上取得新跨越。积极与国内外著名品牌策划机构合作,争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莒南花生”获欧盟认可公示,成为首批“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花生加工企业77家,出口印尼、菲律宾、日本等80多个国家,出口额达12亿元,出口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实现花生产业“买全球、卖全球”。利用“好粮有网”等平台优势,综合消费需求,研发新产品100余种,实施精准营销。线上加强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合作,4家“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均设立了旗舰连锁店,开展在线销售;线下入驻知名连锁超市100余家,在国内外设立办事处、分销点1000多处,打造了花生全产业链经营网络。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局组织的齐鲁粮油品牌、西安展销会、长三角农业洽谈会、南京展销会等各类展销会,扩大品牌知名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锻链”、品牌升级等措施,着力推动粮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国家粮油安全贡献莒南力量。

县政府网站: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发改局将有哪些措施?如何发力?

陈为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在于以学促干、知行合一,县发改局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发改工作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作出发改担当。2023年,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总目标,科学谋划工作,扎实履职尽责,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一是全力以赴稳住经济运行。强化运行分析,密切关注25项GDP核算基础指标情况,动态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用电量、订单量、运输量等指标,分门别类提出对策措施。强化政策落地,加大“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落实力度,确保上级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化服务业发展,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及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年内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强化产业培植,力争冶金、食品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330亿元、240亿元,招引集聚一批配套企业和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确保实现工业产值“两年过千亿”目标。

二是聚力攻坚突破项目建设。用好领导帮包、专班推进、问题会商等机制,加快推进投资23.7亿元的太钢鑫海高端不锈钢、投资14.1亿元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等一批重大项目,确保2个省重大、3个省优选、3个省补短板、20个市重大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50个县级重大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25亿元以上。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新谋划了47个项目并纳入省专项债项目库,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争更多项目资金落地莒南。加强投资运行调控,发挥扩大有效投资专班作用,强化对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创业投资等领域分析监测、挖潜纳统,确保投资运行在合理区间。

三是不遗余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煤炭消费压减,散煤源头控制、能耗总量控制等工作,全面准确完整完成“两高”行业核查。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布局分布式光伏、抽水蓄能、锂电池回收利用等新能源项目,积极争取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点。加强能源领域安全监管,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治理,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加快新动能培育,新实施战新产业项目6个,力争年内全部投产,新培育领军企业1家,“四新”经济、“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

四是用心用情服务社会民生。扎实做好价格工作,规范全县水、电、气价格管理,认真做好市场价格监测,公开公正开展价格认定。扎实开展共同富裕,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大力推行“以工代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居民收入增长,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和军民融合,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接续发展。扎实做好信用监管,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守牢重大失信底线。

县政府网站:感谢陈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听了您的介绍,我们对发展改革工作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希望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同时衷心祝愿发改局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陈为超:谢谢!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发改局全体干部职工,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全县发展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县发改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抓机遇,谋发展,做表率,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让蓝图变成现实,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