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郇恒赛在莒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莒南县政府办 打印

——2019年2月28日在莒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莒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郇恒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改革纵深推进的一系列挑战,县政府与全县人民一道,解放思想求突破、凝心聚力快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建设取得新成绩、迈出新步伐。

——综合实力攀高向好。推动经济由高速向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攻坚克难、精准施策,综合实力攀高向好,9项经济指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完成生产总值303.5亿元,增长6.4%;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增长10.4%,高于省市4.1、1.1个百分点;税收占比91%,高于省市15.5、6.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2.1:41.2:46.7;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6%、8.2%。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深入实施骨干企业三年培植计划、中小微企业“育苗扶壮”工程,实现做大做强、做专做优。完成工业总产值476.6亿元,实现利税31.6亿元,四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301.1亿元,增长12.3%,产业集中度达71.2%;纳税过500万元企业达到70家,实现数量翻番;鑫海科技实现税收7.1亿元,连续三年翻番;实施技改项目102个,完成投资118.9亿元,新增“小升规”30家、“个转企”311家,企业储备增添后劲。临港区域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纳入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为冶金有色产业发展插上腾飞双翼,千亿级产业集群即将崛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化工企业新一轮评级评价,通过省级化工园区验收;磨料磨具产业取得新进展,淘汰“散乱污”企业210家,新上动能转换项目2个,实现了技术水平、竞争能力、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四个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59家、产学研合作企业30家,平台总数位居全市前列。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两区”划定,被评为“全国A级农情基点县”,代表山东省通过国家十三五耕地保护期中考核。新提升发展基地园区3.6万亩,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2个,通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全国首个被认定的花生基地。创新“一二一”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村社共建”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验收。充分发挥省乡村振兴服务队、省市第一书记作用,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15个,创建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7个,以国家级标准培育茶溪川和道口香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莒南好例”。第三产业活力纷呈。出台实施《扩大消费十一条意见》,培育新业态,激发新活力,实现传统服务业快速转型、新兴服务业蓬勃成长。“全域旅游•全景莒南”品牌不断擦亮,荣获全国“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称号,接待游客7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3亿元;商超知名品牌家家悦落户莒南,激活城市商业一池春水;超级联合图书云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拼多多第一、京东前五的图书销售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现网络销售8.8亿元,增长105%,增幅居全市第一。率先开展公证抵押贷款业务,开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新模式,新增社会融资51.2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金融血液”。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进出口总额52.7亿元,到位外资9300万美元,占全市外资利用42%。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紧随政策“脉动”,转换新旧动能,提质增效,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项目建设结硕果。开展“十线百项重点项目推进年”系列行动,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成立8个产业专班和8条服务保障线,实行“保姆式”“订单式”服务,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层次日趋提升。开展“双招双引”活动,落实“以企招商十条意见”,签约项目69个,到位资金82.6亿元;积极搭平台聚人才,与俄中文化人才交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与中国海洋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实现战略合作,签约高层次人才130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投资500亿元实施50个县级重点项目,A1级莒南通用机场项目列入《山东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鑫海项目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十大好项目,鲁南5D智造谷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取得了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县区综合评议、县区经济开发区评议“双第一”的好成绩。载体平台有突破。持续优化园区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平台聚集度和产业融合度。莒南经济开发区抓配套改革、平台优化,成功创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连续6年进入全省20强,连续11年获全市省级开发区第1名;临港产业园、临港物流园、大店工业园、板泉工业园和9个镇街“工业集中发展区”围绕自身特色,加速产业集聚,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深化改革增活力。推进财税分配、国资监管改革,理顺了县镇财税分配体制,加速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重构审批权力,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实施“多图联审”,审查时限缩短至10天;完善“整链条”服务,实现“3345”工作目标,创建“三级四办五配套、一次办好不多跑”政务服务品牌,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整治土地4.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新增耕地和占补平衡指标6600亩,实现了政府资金零投入、财政增收近十亿,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改革开放40年40大事之一。保障土地供应,倒逼落后产能“出清”,盘活闲置低效土地843亩,实现供地4160亩,创历史新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规模化、运营市场化,成立财金集团,启动新旧动能转换、过桥担保基金,拓宽新常态下扶持企业发展新通道。

——城乡面貌焕发新颜。抢抓临沂中心城区向东向海进入“两河时代”、莒南“撤县设区”机遇,改造老城、提升新区,推动“齐鲁红都、滨海绿城”建设,打造产城互动、生态宜居、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城乡建设更加美丽。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一关键,开展“大拆迁快建设”集中攻坚行动,30个拆迁指挥部合力打响新一轮拆迁控违攻坚战,完成拆迁5760户、拆违2697起,腾空土地28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3997户,获批山东省第三批城镇化综合试点县。推动城乡管理精细化,获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第一名。扎实开展三轮车、四轮代步车集中整治活动,城区全面禁行,事故率下降30%以上,创造了“莒南经验”。放大山水人文优势,打造了4个省级美丽乡村和1处市级示范片区,改造危房1041户,硬化道路25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一年两条样板路,持续改善城区交通,完成淮海路、隆山路、西五路、西环路提升改造,打造37公里城市景观大道。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升级路网270公里,建设客运站点190个。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改造供水设施,城区、农村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5%、82%。推进“气化莒南”工程,新建天然气管道42公里。高标推进集中供暖,新增城区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总覆盖730万平方米,城区供热普及率达75%,农村7000余户实现清洁供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整改环保督察问题,转办件全部办结。创新问题交办单制度,立足自身解决问题的做法在全市推广,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投诉量同比下降5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85、优良天数214天,分别居全市第4、第3位。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清河行动”,水环境质量改善4.4%。“绿染莒南”工程新增造林1.2万亩,创建省级森林乡镇1个、村居3个,莒南城乡水更清山更绿。

——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倾力办好民生实事,织密社会保障网,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实现民生支出3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3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60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8.4%。总投资1.9亿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38个、建设幼儿园43处,全面完成“超大班额”化解工作,学校供暖全覆盖,获评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提升改造村级卫生室70处,医联体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高标推进惠民殡葬改革,公益性公墓镇街全覆盖。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239个,提升改造村级文化大院25个。高质量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获评国家级小康用电示范县。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严格实施扶贫项目论证制度,重点扶贫项目一律集体研究,共建设扶贫产业项目16个,发放小额扶贫信贷2.24亿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4200元。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医疗商业保险全覆盖。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526户,“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当好退役军人“娘家人”。分类化解企业信贷风险,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处置了一批企业风险、化解了一批不良贷款、解决了一批急需资金,确保金融风险可控。从严落实“三项制度”“四项机制”,从实开展“大快严”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一般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56.3%,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扎实开展平安莒南建设,取得平安临沂、信访工作双先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坚持以制度化、法治化促进规范运行,打造“团结高效、理性法治、公开公平、友善和谐”政府形象。强化政治过硬、执行有力的责任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系列活动,不断把作风建设推向深入。探索建立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增强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约束力和震慑力,促进政府系统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全面构建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强化依法行政、阳光运行的法治理念。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坚持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借用“外脑”力量,聘请智库团队参与重点工作、重大决策。健全法律顾问参与政府工作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行“一企一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获评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8个。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通过政府网站、莒南发布等平台,公开政府信息2.7万条,圆满完成省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任务。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办结12345政务服务热线5.1万件,办结率96%。强化制度先行、规范引路的规矩意识。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县政府工作规则》《县政府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意见》等制度,把更多决策权交给制度和规则。健全完善项目评审、信息公开机制,先后出台实施了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村级事务规范化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土地出让供给、项目扶持资金使用在阳光下运作,靠制度和规则建设理性法治政府。健全完善政府工作“周例会制”、部门工作“定期汇报制”、落实工作“问题交办制”、重点工作“调度通报制”四项制度,将政府工作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微信等平台进行公开晾晒,以制度建设促进政务规范,以政务规范促进效能提升。

一年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人防、统计、物价、史志、外侨、红十字会、残联、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对台、气象、保密、应急管理和对口支援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全面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实干、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向所有为莒南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政府工作,才能保持正确的经济航向;只有始终坚持县委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目标同向、队伍齐心,才能合力破解难题,聚力促进莒南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面对新常态,要有新理念,要有新标准,只有坚持改革不停歇、创新不止步,保持改革定力、创业激情、创新活力,才能拓展新空间、打开新天地。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只有实事求是对待问题,着眼区域发展短板,不推诿、不拖拉、不绕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才能推动问题解决,凝聚发展新动能。必须始终坚持高标从严,只有高点定位、高标谋划,争星夺旗、激情创业,才能占领先机、赢得主动;只有从严要求、从严督办、从严问责,严字当头,各项政策决策才能落地落实、落细落小。必须始终坚持为民宗旨,只有一心为公,全力为民,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高质量和高速度发展上仍有不少短板差距:有些指标未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GDP增速低于年初计划1.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年初计划2.4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不够有力,缺新兴产业、缺科创企业、缺高端人才的问题仍未破解,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仍然较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治理成效与群众期盼尚有差距;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不少短板;便民利企服务形式、内容、机制仍需完善,个别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实、精神不振,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工作的执行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逐件逐项研究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

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深入的一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莒南的发展也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蓄势到发力的关键节点,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跟新时代、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建设新局面。

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速度发展不动摇,深入开展改革推进年、工作落实年、项目落地年行动,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乡统筹、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四大战略,突出抓好双招双引、大拆迁快建设、田园综合体、土地增减挂钩、民生保障五大重点,用心用力,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再增新动能,再创新业绩。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努力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焦“一条主线”,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主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富民之基、项目建设作为振兴之本,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紧盯经济发展方向,突出动能转换重点,增强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按照“五个亩均”的评价机制,紧扣“4+4”产业布局,重点扶持100家骨干企业、50个县级重点项目,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实施名企倍增计划,培育莒南企业“航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均增长10%,新培育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家、2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4家。深化骨干企业三年培植计划,落实贷款贴息、设备补贴、事后奖补等政策;开展新一轮高水平技改,力争工业技改投入增长12%;开展“送政策上门、抓政策落实”活动,从减税降费、破解融资难题、鼓励创新发展等方面,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当好民营企业的贴心人,为企业松绑减压、助力铺路。实施企业家培育计划,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境界高远、激情满怀的企业家队伍。推进“四个一批”工业项目,开展服务企业“六大行动”,加快华泉20万吨工业纤维、亿利新材料产业园、亚洪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施“育苗扶壮”工程,建立中小企业培育库,集中资源、重点培育,实现“小升规”25家。发扬“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精心培育现代产业。围绕产业布局,顺应产业提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坚持扩总量、优存量、育增量同步用力,“四新”促“四化”,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冶金有色产业,抢抓省先进钢铁制造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依托省级化工园区,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促进化工产业园区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装备制造业,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形成创新共享的智能经济园区,推进“莒南智造”高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围绕品牌高端化、产品生态化,放大金胜粮油、玉皇粮油、兴泉油脂等品牌效应,实施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业“倍增计划”,促进价值链提升、附加值提高。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做强拉长产业链条,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列入全省红色旅游重点线路为契机,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接待游客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亿元,打造“全域旅游•全景莒南”;以“互联网+”为切入,建设乐尚商业综合体,发展壮大电商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电商产业园。

聚力攻坚大好项目。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主要资源放到项目上,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强化项目评审机制,严把项目落地关。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推进总投资626亿元的50个县级重点项目,力促重大项目尽早达产达效,确保经济发展当前有活力、未来有后劲。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树立全产业链招商、全要素供给和全方位服务理念,突出产业专班招商,开展不锈钢产业专题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强链、新兴产业补链、现代服务业建链,编制完善项目清单和招商地图,创新招商方式,每季度集中开工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引进投资过50亿元项目2个、过10亿元项目6个,到位省外资金增长30%。落实人才新政22条,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加快培育国际自主品牌,新增国际知名品牌企业2家。深化协同发展,鼓励运用境外上市、融资租赁等方式引进外资,支持外资项目优先落地,实现进出口总额58亿元,到位外资1亿元。

二、融入“两河时代”,实现生态宜居新跨越。抓住临沂由“一河为轴”迈向“两河时代”和临沂国际生态城规划的重大机遇,发挥莒南河海相依、山水相融优势,积极推进“撤县设区”,按照“齐鲁红都、滨海绿城”的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品位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临沂东部生态城。

高标规划建设中心城。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持续推进“双城同建”,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规划衔接上融入“两河时代”。推进新城扩规模。突出北部新城功能布局,加快农商行科技综合楼、阜丰澜岸、新鸥鹏教育城等项目建设,优化住房供给,完善承载功能,提升宜居品质。启动高铁小镇建设,完成高铁广场及连接线工程,实现中心城区北拓。推动老城焕新颜。巩固深化“大拆迁快建设”集中攻坚行动成果,区域化改造、集中式突破,持续加大棚改力度,新启动一批重点拆迁片区,以大拆迁推动大开发大建设。传承历史文化脉络,融入现代时尚元素,打造老城建设新地标,持续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管理上水平。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突出精细化、智慧化、文明化“三化治理”。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以创促建、以创补短,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建设智慧化城管平台,推进数字化城管提档升级,构建“大城管”格局。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市场、农贸超市,构建“市容规范、商贩挣钱、居民方便”的新型服务体系。创新物业管理体制机制,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95%。严格拆违控违,依法查处违法建设,严控沭河两岸新增建设,迎接“两河时代”的到来。

突出特色建设小城镇。坚持“小城市”标准,立足镇域实际,优化规划布局,放大产业优势,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打造大店“红色小镇”;挖掘山水相依资源,突出生态底蕴,打造洙边“绿色小镇”;借助近海临港优势,立足产业基础,打造临港“望海小镇”;抢抓“两河时代”机遇,打造板泉“沭水小镇”。创新土地开发模式,支持镇街(园区)推进商住用地开发,以土地开发“零收益”换取城镇档次“大提升”。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相统一,强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动镇街工业集聚区由“小而全”向“专而精”转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小镇。健全“全托管”和“村户清理收集、县镇转运处理”运行模式,提高环卫保洁机械化率,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

全方位完善基础设施。以路网、管网、电网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乡承载力。加快路网建设。优化“五路通海”布局,主动承接临沂地铁轻轨计划,在道路交通上融入“两河时代”。坚持“建拓改延”相结合,完成G518绕城段改建、莒新路改造,建设罗岚高速莒南段、长深高速莒南出口及连接线,启动北京路莒南段东延工程前期工作;完善鲁南高铁沿线设施,为年底通车提供坚强保障。推动管线贯通。抓好供排水、取暖、通气等工作,新建污水管网3.4公里,优化城区水环境;新建供气主管网40公里,提升“气化莒南”水平;新增城区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保障市民温暖过冬;完成水务体制改革,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第二净水厂,建立安全完善的供水体系。提升电网供给。新建110千伏永泰、泉龙变电站,扩建大店输变电工程,完成1.1亿元配农网项目建设,保障供电需求。

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整改到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坚决取缔“散乱污”企业,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蓝天成为常态。更大力度“治气”。实施工业污染源提标改造,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开展散煤治理专项行动,强化车油路全方位监管,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水平,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更严措施“治水”。加快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集中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高标推进吉隆河、龙王河、洙溪河“三河”综合治理,一河一策、群防群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一河清水、两岸富美。更高标准“治土”。实施净土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清除面源污染,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更实举措“治矿”。深化矿业开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开展矿产资源综合整治,严厉查处非法开采加工运输行为,扎实做好到期矿山、废弃矿坑生态修复。更好成效“增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森林生态廊道、荒山绿化美化、退耕还林还果系列工程,绿化造林1万亩,为“滨海绿城”增绿添彩。

三、坚持“三农”优先,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莒南好例”。

以农业增效为重点,建设实力乡村。以田园综合体为切入,整合资源要素,加大资本注入,高标准建设茶溪川、道口香、花生小镇等田园综合体,打造农业“新六产”样板园,全面提升田园综合体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狠抓品牌创建,释放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品牌效应,推动“三牌同创”,提升莒南花生、大店草莓、茶溪川绿茶等“产自莒南”农产品影响力,新认证“三品一标”3个、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2个。引进“农字号”龙头企业,培育新型主体,发展设施农业,推广赫马岭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支持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3万亩。深入开展“四个十”示范行动,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场6家、示范社15家,申报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计划,确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年内新增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扶贫平台各1家。

以农村宜居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培育,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颜值”提升和“内涵”挖掘上下功夫,打造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乡土韵味的美丽乡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建美丽宜居村、最美庭院,大幅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建设“4114”美丽乡村,硬化村内道路100万平方米,新增农村清洁供暖5000户,确保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力推进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高标推进农村公路自然村通达工程,打造旅游景观和镇街环路2条精品示范美丽公路线,争创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规划建设城乡客运站点340处。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启动陡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治理址坊、玉皇沟小流域8.9平方公里,加固小型水库35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供水体系,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以农民富裕为根本,建设幸福乡村。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财务和“三资”管理,激活要素潜力,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引导成立各类合作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所有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倡树文明新风,实施乡村文明提标行动,拓展惠民殡葬改革成果,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依托田园综合体,调整农村组织架构,完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深化“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法律顾问”制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稳定、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以增减挂钩为统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加快农村社区规划修编,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等要素,推进传统村落逐步退出、中心村庄提升扩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土地增减挂钩百亩项目镇街(园区)全覆盖,力争节地3000亩,破解“城镇缺地、农村缺钱”难题,形成“中心城区、特色小镇、美丽大村”的城乡架构,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面振兴目标。

各位代表,推动乡村振兴,生态优美的莒南有基础、有优势、有品牌,前景无限,大有可为,我们将紧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再创新时代莒南三农工作新辉煌!

四、深化“四项改革”,实现发展活力新跨越。乘着改革开放40周年东风,全面开展“改革推进年”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做强园区载体平台,增强资源要素吸附力,在深化改革中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市场主体满意为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阳光雨露。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推动“一次办好”向镇村基层延伸,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办理”“一链办结”,打造不动产登记、税务征收、公积金办理等政务服务样板区,当好“店小二”。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推进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权强镇改革,以机构改革、部门整合、权力下放为突破,进一步厘清权责、理顺关系,顺应市场化需求,释放发展活力。突出机制创新、制度规范、措施求实,树立以实绩评价工作、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奖励、干部上激励,保持工作韧劲,提升工作效率,狠抓工作落实。

深化创新创业改革,提升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启动“科转高”培育计划,推进“三企共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打造“产学研”创新共同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标完成高校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建设,争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争取申请发明专利100件、授权发明专利20件,争取获市级专利奖4项,确保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验收。热情服务,筑好“暖巢”,充分发挥“归雁”人才作用,让在外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可致富。

深化园区平台改革,增强发展竞争力。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进开发区机制创新、业态提升、产城融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隆起带、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创新机制体制,释放发展活力。推进权力下放,提高园区管理自主权,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把园区打造成“特区”。探索实行新激励政策,树立全域发展理念,激活“飞地经济”模式潜能,形成大上项目、快干项目的生动局面,把园区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高标准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把园区的规模做大、功能配优、空间留足,推动内涵式、生态型、高端化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庄子片区、后李家白龙安置楼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完善基础设施,探索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盘活园区闲置资产,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发展特色园区,提高集聚水平。围绕园区产业定位,强化园区平台功能,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置信新材料产业园、超级联合电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打造有特色、有技术、有竞争力的活力园区。

深化要素配置改革,夯实发展支撑力。探索“标准地”出让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改革“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方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推进“大棚房”清理整治,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强化土地供应,全年报批建设用地5000亩以上,保障重点项目加速落实见效。充分发挥金融作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政策落地,启动过桥还贷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应急机制,力争新增社会融资50亿元、3家企业挂牌或上市。实施国有资产统一监管,组建运营财金、城投、交运、资源、开发建设等国有集团,推动国有企业管理转型、经营转型,加快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资产规模化、证券化、运营市场化。

五、做实民生保障,实现幸福生活新跨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019年集中力量办好总投资8.9亿元的十项民生工程,保持民生支出占比达89%以上,让全县人民享受更多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上用心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围绕让人民享有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进一步落实稳岗补贴等援企政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形成以就业促增收的良性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待遇。继续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新增扩面征缴1万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等群体给予创业补贴,增加经营性收入。严格落实失地农民保险政策,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活。稳步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面,继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城乡统筹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在提升教育健康水平上用心用力。教育是第一民生,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教育“改革攻坚提升年”行动,规划新建、改扩建学校7处,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全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推进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实施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交钥匙”工程,幼儿园与居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实施县级“三个一”、乡镇“两个一”工程,加快建设体育场提升改造项目,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康是第一根本,围绕让人民享有更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工作成果,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管理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优化卫生资源布局,规范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建设卫生健康中心,完成12万特殊人群免费参保,实现贫困人口个人支付费用低于总费用10%的目标。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县医院为龙头,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同步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水平。

在促进文化事业繁荣上用心用力。文化资源既是宝贵财富,又是城市名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让莒南文化焕发时代光芒。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1个、镇村文化服务中心22个、农家书屋20家、乡村大舞台12个,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一场电影”活动,鼓励创作文艺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村史馆、民俗馆,培养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莒南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上用心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网格化服务,建立大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不上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综合治理和源头管控,严格“一案三查”,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技防村”建设,提升综治“雪亮工程”,实现自然村全覆盖、视频在线率90%以上。加大治安要素管控力度,城乡联动,切实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扎实做好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客观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在坚守工作底线上用心用力。坚守底线、不碰红线,牢牢守住脱贫攻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底线,全面夯实工作基础。推进精准扶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活动,坚持政策不变、投入不降、力度不减、队伍不撤,聚焦“五项重点”,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筑牢稳定脱贫保障网。深化“大快严”集中行动,推进双重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生产安全事故刑事调查、停产整顿、联合惩戒制度,全力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整顿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提升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使债务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加大困难企业化解力度,实行专班推进,鼓励兼并合作、重组盘活,腾笼换鸟,稳健发展。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攻难关,只争朝夕补短板,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为幸福、更有尊严。

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2019年,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深化“团结高效、理性法治、公开公平、友善和谐”理念,务实创新、担当作为,努力建设人民更加满意、更加信任的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治站位,建设团结高效政府。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政府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高效协调,同频共振、落地生根。

坚持奋发有为,建设务实担当政府。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弘扬定了就干、干就快干、干必干好的优良作风,对重点工作重点调度、日常工作定期调度,确保工作高效落实。严格落实精文简会要求,确保“三个1/3”到位,做到心无旁骛干事业、聚精会神抓落实。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让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作为,宽容合理失误,让勇担当、善作为、敢负责蔚然成风。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理性法治政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难题、推动发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把政府工作置于法律监督之下。

树立清廉形象,建设阳光透明政府。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四风”,持之以恒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推拖绕”“庸懒散”“中梗阻”,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强化权力监督,加强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等公共资源交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让制度和规则说了算,让政府公职人员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严查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塑造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永葆激情状态,建设活力进取政府。以“事思敬”“执事敬”的敬业精神、“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状态,强化追求卓越的境界、迎难而上的担当、一抓到底的激情、常抓不懈的执着,把工作当成事业干,把岗位当成平台练,把任务当作责任抓,提高善学、善谋、善作、善成本领,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坚持“逢先必争、逢旗必扛、逢冠必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勇于开辟赶超路径,在解放思想中深化改革,在开放胸怀中破旧立新,在敢闯敢试中加速发展,推动政府工作争第一、创一流。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开创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团结共进的磅礴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朝着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建设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