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1年暨县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战略,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谋发展,凝心聚力求跨越,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全力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4.88亿元,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71亿元,增长32.66%,居全市第六位,获全市财政收入“双增”奖;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6.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1.17亿元,增长2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18.3%。
工业经济在升级扩张中再现新优势。牢固树立工业领先才是真正领先的观念,深入开展“工业优化提升年”活动,制定实施“双10”扩张计划,做大做强冶金有色、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5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花生加工、磨料磨具、石雕石刻、条柳编4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81.14亿元、增加值62.2亿元、利税17.27亿元、利润11.81亿元,分别增长50.8%、16.3%、54.9%和68.4%;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65家,比2010年增加35家,其中过10亿元3家,鑫海科技产值突破5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共投入39.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31个,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2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7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义信重机数控机床研发课题被列为国家重型机床重大科技专项。我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花生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新增省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3个、服务名牌1个,三方化工荣获市长质量提名奖。
农业经济在巩固提升中再现新活力。粮食总产达到42.5万吨,实现“九连增”。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66处,总面积达47万亩,我县被列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总数达4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总数达1449家。新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13个、绿色有机食品22个,“三品一标”总数达75个。“大店草莓”、“马鬐山银鱼”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新发展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1家、省级3家、市级27家,总数达97家,连续5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了铃铛口集中供水和11座小(一)型水库灌区配套工程。我县被评为“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先进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530处,解决了73个村、7.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大中型沼气29处、户用沼气5000户,总数达7.1万户,居全市第一。新造林2.8万亩,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受省政府表彰。
服务业在优先发展中再现新繁荣。实施了省政府旧址二期、天马岛景区三期等重点工程,成功举办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开馆仪式、首届“国民休闲汇”、“环天马岛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活动,承办了全国第二届红运会首站火把传递仪式,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特别贡献奖”和“全国红色运动基地”,被评为省“旅游创新奖”,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全年共接待游客15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2亿元,分别增长32.7%和29.5%。商贸物流蓬勃发展,完成开元物流二期、尚都汇隆建材城、乐尚购物中心3大服务业项目建设。
一年来,我们坚持放开搞活,不断借助外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重点项目包扶责任制。全年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98个,其中过亿元57个,过5亿元6个。旺达科技、三方化工、天宝空气能热泵、汇力机械轧辊和卷带生产、鑫盛达矿业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并陆续形成新增优势产能。紧盯政策和投资导向,成立驻北京、济南2个项目争跑组,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共争取无偿资金7657万元。
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组成26个招商分局,派驻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开展专业招商。全年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31个,总投资111.5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29个、过亿元29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710万美元,居全市第三位。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完成进出口总额6.46亿美元,增长52.9%,居全市第三位。
园区建设势头强劲。全力打造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临港物流园、大店产业园“一区三园”4大载体,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经济开发区落地项目27个,总投资77.51亿元,其中过亿元16个;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41.8亿元,实际入库税金4.2亿元,荣获全市开发区综合考核“四连冠”。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落地项目8个,总投资8.36亿元。临港物流园落地项目8个,总投资8.5亿元。
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制定实施了金融机构贷款考核奖励办法,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5.6亿元和93.8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24.4亿元和16.8亿元,实际新增贷款(含银行承兑、信用证)25.7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有效结合,实施增减挂钩和复垦置换项目18个,拆旧总面积910.5亩,节余建新指标717亩。
一年来,我们加快城建步伐,着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造靓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城市功能逐步提升。加快老城区建设,提升改造隆山路、淮海路、嵋山路、天桥路、西五路等重点道路,面积达42万平方米。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9%。启动建设规划面积7.85平方公里的北部文化新区,开工安置楼22座,完成文化路和西三路路基建设任务。投资3500万元完成鸡龙河防洪生态工程土方开挖、护坡和2座橡胶坝建设。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创新城市管理的做法在全市推广,我县被授予“全市创新县城管理进步县”。
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以大店镇列入全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为契机,集中打造特色小城镇。完成大店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古镇改貌、南苑社区、明清一条街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沿岚济路、莒新路小城镇建设串点成线、竞相发展。汀水、相邸2个乡镇顺利撤并,道口成功撤乡设镇。新建农村住房7410户,危房改造2003户,开工建设新型社区59个。全市小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县召开。
交通路网不断升级。完成了日十路改造、文坊公路建设任务,实施了陡十路、文泗路、板团路、汀大路等县乡主要干道绿化提升工程。长深高速连接线路基工程顺利开工,晋中南铁路莒南段加快建设,文疃火车站和铺子山隧道工程通过评审验收。
一年来,我们始终关注民生,推动就业富民、政策惠民、社保安民,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民生支出13.3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新增支出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93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24元,增长18.9%。继县乡工资拉平后,建立了工资连年增长保障机制。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农机、家电下乡补贴2.02亿元。投资6500万元铺设燃气管道16公里。投资1.5亿元实施了集中供暖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278人,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启动仪式在我县举行。全县有2.65万人纳入城乡低保。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村(居)卫生室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农民1592万人次。新建经济适用房1.3万平方米、廉租房288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9.7万平方米,消除不安全校舍2.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7300平方米。县职教中心成功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完成县医院病房综合楼、道口卫生院病房楼工程,改造提升村级卫生室152处。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对参保老年人给予财政补贴。改造乡镇敬老院14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力不断提升。为2383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计划生育连续21年获得全市考核一等奖。
一年来,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坚持着眼实事、破解难事、多办好事,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启动示范乡镇3个、村居(社区)74个。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座、地埋式转运站7座、分拣填埋场13座,建设文化墙27.5万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5处,整改广告牌7.8万平方米。成功争创“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宁。建立健全“大安全”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和应急管理,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在2011年度全市安全生产考核中列第二名。积极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平安莒南”建设。“天网”一期工程暨110指挥大厅建成使用,“清网”行动成效显著。投资2000万元建成县乡社会管理综治中心,80%的村居综治组织建设达到了规范化标准。文化市场管理不断规范,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全县人民满意度安全感明显增强。
政务环境更加规范有序。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提案79件,办结率100%。扎实办好“行风热线”和“民心桥”栏目,办理“县长信箱”和人民来信272件。完善提升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县政务中心被列入“省电子政务示范工程”,荣获“山东服务名牌”。加大审计、监察工作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三基联创”的做法在全市全省推广。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政府法制、统计、物价、编制、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邮政、通信、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盐务、石油、医药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1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沉着应对挑战,全力攻坚克难,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图强,奋力拼搏,奋勇争先,谱写了莒南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新篇章。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7倍和1.9倍。三次产业比例由14.9:45.7:39.4调整为14.6:41.3:4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是2007年的2.8倍、2.2倍、2.8倍。以文化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成功争创“山东旅游强县”。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建设走在全省全市前列。2009年进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前4名,2010、2011连续两年荣获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一等奖,被授予2011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位赶超奖,被评为全市发展工业先进县区、服务业发展先进县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区和外经贸工作先进县区。
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建设累计投入6.7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18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3%,比2007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我县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山东省园林城市”、“生态市建设先进县区”。新建、改建公路489公里,新增四级以上公路365公里。镇村建设投入19.2亿元,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我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县”。
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1年民生支出比2007年增加6.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7年净增7820元和3292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莒南”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县乡消防应急体系,连续6年被评为“平安临沂建设先进县”,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自身建设,执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制定了《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绩效考核科学评价办法,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教育。在全市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率先实施了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建设,建立了电子监察系统,建成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5个,设立开通了“县长信箱”、“行风热线”和“民心桥”,政务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的团结拼搏、共同努力,得益于历届县委、县政府励精图治、不懈奋斗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莒南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莒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层次不高,缺少大项目、大企业支撑,没有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现代农业格局;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旅游业开发档次低,临港物流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有待大开发、大提升,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缓慢;财政增收压力较大,镇域经济普遍薄弱;民生事业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比较繁重,工作效能和推进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莒南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再攀高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攻坚时期。国务院批准沂蒙老区享受中部政策;省委、省政府将莒南列入全省28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接南融”战略,把莒南作为全市发展临港经济的主阵地。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的良好时机,必将为莒南加快发展拓宽更为广阔的空间。刚刚闭幕的县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下定决心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气馁,树立恒心不松劲,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党代会精神,在全面完成“三年倍增计划”的基础上,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县域经济实力更强。到201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以上,力争达到20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以上,力争达到20亿元。
——城乡面貌变化更大。北城文化新区初具规模,县城建成面积进一步扩大,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到2016年,城市人口达到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莒南成为临沂东部副中心城市。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功能清晰、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大店建成县域次中心小城市,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人民生活水平更高。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分别达到36000元和17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民生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性收入“三个逐年增加”;集中力量完成民生事业“十项大事”,办成一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努力做到“四个突出”:
——突出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新理念。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县突围跨越之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实施“商文旅”引领,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抢抓我县被列为省“十二五”扶贫开发县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开放开发,增添发展新动力。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强化亲商、爱商、安商意识,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项目立县”战略,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增强发展后劲。主动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突出统筹兼顾,塑造城乡新形象。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引导产业和人口快速聚集。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突出以人为本,顺应群众新期待。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积极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救助,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公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2012年,是实施“三年倍增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年,是新一届政府立足新起点、推进新发展的届首年,也是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加速腾飞的攻坚年。全县上下务必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激情高昂的士气和开拓进取的锐气,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业绩,推动大发展。
创造五年辉煌,开局尤需精彩。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十四届一次会议要求,紧紧围绕“三年倍增争进位、五年跨越建强县”这一目标,抢抓享受国家中部政策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临港产业带重大机遇,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强势推进“十大亮点工程”,全力抓好“十大重点项目”,扎实办好“十六件民生实事”,为全面实现“三年倍增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达到221.8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4.9亿元,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42亿元,增长30%;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1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9508元,增长20%;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着力在产业聚集、扩量提质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主导产业,放大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实施“533”工程,加快培植冶金有色、机械制造、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5大主导产业,建设不锈钢、大型数控机床、优质植物油3大特色基地,实施百家规模企业扩张、百亿产业培植、百亿企业扶持“3百计划”。引导鑫海科技、旺达科技、鑫盛达矿业、同三矿业等企业加快发展,确保冶金有色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税收3.87亿元;推动义信重机、碧海机械、白龙机械等企业加快科技转化,带动配套加工业,确保机械产业实现产值24亿元、税收4515万元;力促三方、鸿泰、凯利等化工企业扩大产能,确保化工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9500万元;引导绿润、金丰、玉皇、兴泉等企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带动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升级,确保实现产值112亿元、利税4.8亿元。力争全年完成新增工业投入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360亿元,新增80亿元,增长28%;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0家。
突出提质增效,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扶持发展“四新一海”产业,重点推进成长型、效益型、创新型工业项目,着力抓好中海油清洁能源1.5亿方生物天然气、振华炭素科技30万吨炭素和透明质酸、金星化工5万吨硅胶、仁和堂药业1000吨原料药及200亿片化学药制剂等10个新上工业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华宝太阳能、双丰橡塑为依托,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积极推进山东鲁南新能源、新天绿色能源等风电项目落地,集中开发风力资源;以天宝空气能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空气能、生物质能,新能源产业年内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1000万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创山东名牌或山东服务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组建标准联盟1—2个。推进节能减排,实施10大重点节能工程,打造6条主要循环经济产业链。
突出科技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帮助百特机械等3家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以上。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三方、义信、碧海等10家企业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联盟、产学研合作基地,力争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0%以上。积极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7个,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个以上。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申请国家专利180件以上。
突出人才集聚,打造创业成长高地。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快速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实施“工业人才320工程”,选拔培养20名推进新型工业化党政领导人才、20名优秀企业家、20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设立企业家培训专项基金,组织10—20期企业管理培训。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金、创业基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二)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在项目立县、招大聚强上实现新突破。
持续扩大投资规模,集中突破重大项目。积极对接中部政策,包装争取13个投资过5亿元项目,做好鑫海科技120万吨不锈钢、大唐发电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等大项目的对接争取工作。全力推进142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鑫海科技30万吨镍合金、山东协发精细化工等“10大重点项目”。建立强有力的推进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竣工项目早见效。
围绕产业招大聚强,集中突破临港经济。大力开展“招大聚强年”活动,围绕5大主导产业,4大传统产业,实施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突出引进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持续性好的项目,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前1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严把“五个不上”、“五高一低”关口,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40亿元,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2个、过5亿元5个、过亿元20个,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稳步扩大进出口,完善10家企业自检自控体系,提高出口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重点打造农产品、机械、食品等出口基地。实现进出口总额6.88亿美元,增长6.5%,新增有实绩出口企业20家。
完善提升四大载体,集中突破园区经济。坚持园区统筹运作、整体开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园区联动一体发展。加快经济开发区、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临港物流园、大店产业园“一区三园”建设,推进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加快建设冶金产业园、化工产业园、机械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5个“园中园”,全力打造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和临港新型产业基地,年内实现产值200亿元、税收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2亿元,保持全市开发区领先地位,力争跻身全省30强,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临港物流园、大店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拉开园区框架,尽快提升配套和承载能力,全力打造临港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重要增长极。
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中突破镇域经济。树立“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富,则农民富”的理念,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攻坚,强抓乡镇过亿元项目进园区,力促工业企业扩张,重推土地增减挂钩,紧盯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壮大镇域实力。坚持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大力发展涝坡橡塑、板泉造纸和太阳能配件、道口铸造和劳保纺织、石莲子小五金、相沟饲料加工、岭泉陶瓷建材、文疃石材和食品加工等特色园区,努力形成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制定财政扶持激励政策,着力培植乡镇财源经济,力争年内十字路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坊前镇过3000万元,板泉镇过2500万元,大店镇过2000万元,石莲子镇、文疃镇过1500万元,洙边镇、涝坡镇过1200万元,道口镇、岭泉镇、筵宾镇、相沟乡均过1000万元。
(三)强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龙头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新水平。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要求,加快培育壮大玉皇、金丰、绿润、龙窝工艺、泉日兴、海通丝业、玉芽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坚持以企业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富硒花生、杞柳、三元猪、优质烤烟、有机茶叶、桑蚕、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8大特色农业基地,力争新增优质种植业基地4.35万亩,带动农户3.4万户,实现农业增加值2.6亿元。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三品一标”认证,新认证农业“三品”10个,省级著名商标5个。加快县检测中心建设,在全省全国打响莒南农业有机绿色品牌。
抓好设施配套,打造现代农业新平台。围绕做优基地、做强企业、做大产业,整合农业资源,做好结合文章。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小农水重点县、陡山灌区续建配套与高效节水、浔河治理一期等工程。加快实施扶贫开发及洙边、涝坡、坊前土地治理项目。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和土地深松技术,实施秸秆切碎还田48万亩、免耕播种15万亩、土地深松18万亩。大力推进沼气建设,新发展户用沼气4000户、大中型沼气40处。
创新保障机制,增添农业发展新活力。积极引导土地向龙头企业流转,向优质农产品基地流转,向合作社和农村种养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流转,力争新流转土地3万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5家。加大对订单农业、特色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搞好省、市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在培植亮点、提升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做靓做响文化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红色文化、首创文化、庄园文化、民俗文化、向善文化5大特色文化,发展壮大信息传媒、影视拍摄等新兴文化产业,筹拍《红色渊子崖》、《庄氏庄园》等影视剧。围绕“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4大旅游品牌,努力提升山水游、升温红色游、推出文化游、开发养生游。完成庄氏庄园核心区、大店翰林苑、天马岛实景演出场地、红运会场地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裕隆度假区提升改造工程,高起点策划刘山流域国际养生谷和浔河森林生态旅游区2大旅游板块。大力扶持旅游配套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新发展“农家乐”10家、星级餐馆5家。扩大旅游宣传推介,主动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线、华东黄金海岸旅游线、山东文化旅游线和大沂蒙旅游线。年内完成旅游投入1亿元,实现门票收入2000万元。
做活做强临港物流。以临港物流园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众兴物流、金砖物流、金鹰物流、富华建材物流等8个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产值7亿元、税收2600万元。以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农家店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改造,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流通网络,改扩建日用品农家店200处、农资农家店400处。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做大做优财税金融。紧扣“围绕财税抓发展、抓好发展强财税”理念,坚持加快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和抓好新兴后续财源并重,保持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大力倡树“纳税人至上、企业家光荣”的观念,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和非税征缴,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积极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加快建设新型投融资体系。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种融资方式和信贷产品,切实解决资金瓶颈。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0亿元,新报批小额贷款公司1家,新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开业经营村镇银行1家。建立企业上市激励机制,力争包装上市企业1家,包装上市后备资源企业3—5家。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上实现新突破。
以精品理念建设新城区。推进鸡龙河防洪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绿化、景点及配套设施工程,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加快文化路东段、西三路和新区五路道路硬化、地下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科技馆、展览馆、体育中心“五馆一中心”,不断完善新区功能。加快安置楼建设,年内完成22座安置楼一期工程,新开工安置楼28座,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精品小区,带动人气集聚。
以民本理念提升老城区。实施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十泉路中段和隆山路北段改造、黄海路东段硬化和滨海路、黄海路、新建路罩面工作,实施隆山路北段、镇中路、民主路西段、人民路西段、镇西路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健全污水管网体系,完成45公里城区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开工金城国际广场、雅禾华侨城等5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尚城府邸、金都上城二期等10大房地产项目,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满足城市居民中高层次、舒适性住宅要求。
以统筹理念建设特色城镇。坚持“镇当城建”,围绕“一核双轴多点”的空间结构,按照综合型、旅游型、工业型、农贸型的功能定位,加快打造特色小城镇。发挥大店“扩权强镇”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作用,将大店打造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特色加工业为支撑的县域次中心。加快岚济路、莒新路、文泗路沿线等小城镇、村居(社区)建设,支持板泉、坊前、涝坡、石莲子、道口、文疃等乡镇优先发展,围绕县城打造岭泉、洙边、筵宾、相沟等卫星小城镇。用足用好土地增减挂等政策,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力推进整村拆迁、土地复垦和大店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乡镇(街道)均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
以法治理念规划管理城乡。高标准完成北城文化新区、经济开发区、老城区控规和近期详规编制,实现城区控规全覆盖。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依托县国有资产运营中心,建立持续的城建资产与资源注入机制,推动城市滚动发展。积极引入BT、BOT等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放大政府投入的倍增效应。整合数字化管理资源,实施“数字城管”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城管机制。实施城乡环卫管理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县生活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逐步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以现代理念完善路网。加快推进长深高速公路连接线、晋中南铁路莒南段建设,启动汀大路拓宽改造和文莲公路建设,做好县城南部岚济路改线、临岚高速公路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化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改造60公里,进一步完善贯通城乡的交通运输体系。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在为民谋福祉、办实事上实现新突破。
建立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城乡就业再就业制度,着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双下岗职工、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6000人。继续推动社保扩面提标,扎实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低保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施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蛋奶”工程和“暖冬”工程。加快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乡镇级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室覆盖率力争达到100%。继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切实保护老年人利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建经济适用房150套、公共租赁房132套、廉租住房60套,改造棚户区110户。
形成更加和谐的发展格局。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新建5所、改扩建35所;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完成6座教学楼、5座宿舍楼、1座实验楼建设任务;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居民健康工程,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夯实计生基层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合法生育率控制在94%以上,性别比控制在110以内。完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100场,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5万户。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营造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大综治”、“大安全”建设,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消防处置能力。突出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健全水质检测监督机制,保障城乡饮水安全。扎实开展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排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完善“大防控”、“大调解”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天网”工程逐步覆盖乡镇(街道)、社区、村居。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莒南”、“法治莒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统计、政府法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编制、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人民防空、地震、气象、盐务、石油、医药等各项工作。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任务已经明确。我们将紧紧围绕“激情高效,务实创新,廉洁诚信”的政府理念,真正把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转化为扎实工作、奋发作为的强大动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
勇于开拓,增强政府创新力。加强学习调研,注重学以致用,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围绕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谋划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调高目标定位、拉高赶超标杆,以创新创优、勇争一流的金牌意识引领工作,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务实高效,增强政府执行力。大力倡树铺下身子、拼上豁上、苦干实干的作风,建立健全经济工作推进机制、绩效考核督查机制、领导包扶重点项目机制,实行一线工作法,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高效率、快节奏,环环紧扣抓推进,动真碰硬抓落实,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政为民,增强政府亲和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巩固“下基层、转作风、促发展”活动成果,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加强三级为民服务网络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公共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社会保障向弱势群体倾斜,让公共财政惠及城乡,让最困难的群众得到最需要的帮助。进一步办好“县长信箱”、“行风热线”和“民心桥”栏目,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
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项目把关准入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审计及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巩固扩大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各项建议提案。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清正廉洁,增强政府自制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规范土地出让、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和权力运行。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任务,我们倍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开放创新的思维、豪迈超越的激情、忘我奉献的精神、务实苦干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跨越争先,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莒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