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近期,各地降雨增多,高温高湿天气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各种不适。因此,在夏季雷雨时节,需特别关注健康,采取防护措施,降低健康风险。
湿热天气容易引发皮肤病
在湿热天气下,容易引发最常见的两种皮肤病:
一是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疹,严重时伴有渗液。易发于过敏体质、长期接触潮湿环境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二是日光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甚至起水疱。易发于长时间户外工作、不注意防晒的人群,以及服用光敏性药物者。
在湿热天气中,人体皮肤不仅面临着高温的挑战,还要应对湿度增大带来的不适。这种环境条件下,皮肤炎症成为了夏季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
1.汗液分泌增加:湿热天气下,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会大量分泌汗液。这些汗液如果长时间停留在皮肤表面,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2.细菌滋生: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油脂、灰尘等杂质混合后,容易形成污垢。这些污垢不仅堵塞毛孔,还会为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大量繁殖。
3.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滋生和污垢堆积会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敏感脆弱。此时,如果再加上摩擦、搔抓等外部刺激,就更容易引发皮肤炎症。
皮肤炎症的应对措施
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至少洗澡一次,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彻底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洗澡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身体,避免用力摩擦。
2.穿着透气衣物: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性良好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这样可以减少汗液在皮肤表面的停留时间,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3.保持环境干燥: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来降低室内湿度。
4.避免过度搔抓:当皮肤出现瘙痒时,尽量避免过度搔抓。可以使用冷敷或涂抹止痒药膏来缓解不适。
5.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皮肤炎症。
湿热天气容易引发消化疾病
在湿热天气下,容易导致两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一是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突然的腹痛、腹泻,伴有恶心、呕吐和可能的发热。湿热天气中,食物和饮用水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特别是当储存条件不佳或食物保存时间过长时。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后,胃肠道受到刺激,引发急性炎症。
二是消化不良:湿热天气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出现腹胀、早饱(吃一点就感觉饱了)、嗳气(打嗝)等症状。此外,湿热还可能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到阻碍,引起食欲不振。易发人群为饮食不洁(经常吃路边摊、外卖)、偏好高油高脂食物、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人群。
在湿热天气中,人体不仅面临高温的挑战,还受到湿度增大的影响,这种环境条件下,消化系统容易出现不适。其原因有三点:
1.食欲下降:湿热天气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但同时也会影响人的食欲,使得食物摄入减少。
2.消化吸收功能减弱:由于湿度大,空气中的水分含量高,这会影响人体内的水分代谢,导致体内水分过多,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高温会使胃肠道内的酶活性降低,减缓消化速度。
3.细菌滋生:湿热天气下,食物容易腐败变质,细菌滋生速度加快。如果食用不洁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感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的应对措施
1.调整饮食:在湿热天气中,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注意饮食卫生:在食用食物前,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物的熟透程度,避免生食或半生食。
3.补充水分:在湿热天气中,人体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要多喝水或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4.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在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减少湿度,为身体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5.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但在湿热天气中,要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