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的丘陵地区,如东南沿海地区,雨量丰沛、气候湿润,山地和丘陵,海拔、地理地貌、水系水利以及森林、植被、土壤、农作物生长,加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均为病毒的传播提供相应条件。
我省每年4-10月份为发热伴的流行季节,高发地区为:六安、安庆、滁州、合肥和马鞍山等地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和农村。
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腹痛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常有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
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发病2至3天即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呼吸衰竭、皮肤瘀斑、颅内出血及胃肠道出血、继发真菌及细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主要途径为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引起病毒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偶有报道,主要为直接接触危重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引起的传播。
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在疫源地(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医务人员若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后也可发生感染。
如何防蜱虫?
1、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不要穿凉鞋。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3、 野外工作、旅游的人员在回到家后最好上下检查一遍身体,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 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
4、有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被蜱虫叮咬了该怎么办?
如有蜱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取的过程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取下蜱虫后,用碘酒或酒精对叮咬部位进行消毒,
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
同时,密切观察14天内有无发热及其他症状,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总之,及时发现蜱虫叮咬,可科学有效的预防发热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