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尊敬的王善龙委员:
感谢您对莒南农业工作的支持,莒南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20091号提案《乡村振兴》收悉,针对该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 “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莒南好例”,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突出抓好乡村振兴规划落实
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抓好城乡统筹规划。坚持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加强与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的系统衔接,完善“1+1+5+N”乡村振兴规划政策体系。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坚持“县域一盘棋”,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下,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督促各镇街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制定编制计划,2019年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的80%,2020年实现行政村规划编制全覆盖。明确县域村庄分类,区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村庄类型,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定位、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主导产业选择、建设项目安排,科学有序引导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做到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调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力量,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建立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明确政策支持,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破解涉农项目投融资难题,推动更多生产要素投向农村。
二、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改革
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确保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在100万亩、40万吨左右。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积极发展花生、茶叶、果品、蔬菜、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适度推进粮改油,积极推进粮改杂,因需推进粮改饲,新增粮改油5000亩、粮改杂1000亩、粮改饲5000亩,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新增特色经济林种植3000亩、林下经济2600亩。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由畜牧大县向畜牧强县跨越。大力发展设施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特色渔业等高效现代渔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4.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突破1.3亿元。
三、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
强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三园两体一区”建设,尤其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做实乡村振兴的切入和载体,坚持政府主导,聚焦国资公司、村集体、土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和工商资本五部合力,实施县镇政府、支部村委、村民和工商企业四方共治,奉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突出二八分成,将乡村资源与企业科技、金融资源充分结合,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集中扶持打造茶溪川、道口香等一批产业业态新、投资规模大、建设档次高、经济效益好的田园综合体“样板园”。每个镇街筛选确定1处田园综合体,突出亮点和特色,集中力量扶持打造。茶溪川田园综合体争取建设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道口香田园综合体争取建设成为省级田园综合体,其他镇街田园综合体争取建设成为市级田园综合体。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花生、茶叶、粮食、瓜菜、畜产品、条柳编等优势产业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深入实施“一二一”土地股份合作社创新工程,为田园综合体、社会工商资本切入农业提高土地支持。深入开展“4个十”示范行动,重点支持10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个家庭农场示范场、1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力争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场6家、示范社15家,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形成乡村振兴的“雁阵效应”。做大农村新型服务业,推广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和金丰公社服务模式,鼓励具有经济管理服务职能的粮食、供销、农机、邮政、烟草等部门,向农村延伸服务职能;培育智能配肥、农机作业、飞防植保、秸秆回收利用、烘干仓储、冷链加工物流运输等经营性服务组织,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继续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百乡千村”和“千家电商帮村”工程,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网络分销业务,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网上农产品直销”和“时令农产品预购”,支持供销同城县级运营中心提升,深度开展镇村快递收发和快运配送业务,实现日用品和生鲜农产品“网订村取”“网定村配”业务,真正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结合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四、突出抓好品牌强农行动
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设施农业扩面、提档、增效,促进现代农业基地园区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基地园区3万亩。大力实施“产自莒南”品牌提升计划,推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三牌同创”,全面提升“产自莒南”品牌知名度。新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2个、“三品一标”3个。大力发展农业节会,高规格举办花生峰会、草莓节、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农业节庆活动,重点推进花生小镇、茶叶小镇、薯香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突出抓好中国花生博物馆、世界茶文化博览园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莒南农业影响力。扎实推进质量兴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综合执法,推动县监管追溯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确保全县主要农产品、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抓住“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有利契机,推广供销社水肥一体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扩大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基地数量规模,逐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力争全县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2.3%和1.25%。
五、突出抓好科技人才支撑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加快促进农业增产提质增效。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计划,依托9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运用农业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提高农业信息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力争年内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20项左右,全县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构建“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模式。加强农机推广应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责向镇街延伸。实施“头雁”工程,完善机关干部驻村任职挂职、优秀企业家和退役军人回村任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兼职等机制,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作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创业等培训项目,实施鼓励人才留乡、能人回乡、大学生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发掘和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突出抓好“双招双引”
以“三园两体一区”现代高效农业及食品加工业为载体,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制定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的专项行动计划,争取引进投向农业领域的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围绕花生、茶叶、瓜菜、畜产品等主导产业,瞄准行业高端,争取引进一批龙头型、牵引型的大集团、大企业,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启动实施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积极引导有回乡发展意愿的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行业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等返乡参与现代农业、投身家乡建设。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回归农村,充分激发乡村振兴潜力和活力。
七、突出抓好生态宜居家园建设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梯次推进”的思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4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1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A级村),使美丽乡村A级村覆盖率达到20%以上。对照全市今明两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求,积极培树示范精品村,持续巩固初步达标村,加快整治提升列入计划村,确保2019年完成70%、2020年全面完成的整治目标。以“绿满齐鲁、美丽山东”国土绿化行动为抓手,实施全域绿化,深入推进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加快绿化美化建设,完成造林10000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大力实施“清河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大力推广区域化污水处理模式和生态化治理工艺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抓好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垃圾收集运输车辆配备,确保全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达90%以上。
八、突出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聚焦脱贫任务比较重的村和贫困人口,推动各项政策向深度贫困人口聚集、力量资源向深度贫困人口聚合,全力以赴啃下深度贫困“硬骨头”,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衔接,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持续深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扎实推进贫困户增量危房改造,全面实施“四联八建”贫困村提升工程,打造一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村,提升脱贫质量、增强贫困村整体实力。坚持外力帮扶与激发内力相促进,实施就业扶贫“春风行动”,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不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强化脱贫攻坚政策支持和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聚焦扶贫产业动能升级、特困人口综合保障、贫困村整体提升、资金资产精细管理、问题常态化整改、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等重点持续发力,加强行业部门信息数据对接,健全致贫风险防控机制,确保贫困群众遇灾不致贫、遇病不返贫。深入实施第一书记“红色尖兵”提升工程,继续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提升驻村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九、突出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到年底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万亩。加强重点防洪减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陡山灌区水源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加固35座小型水库,开工龙王河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洙溪河治理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深入推进农村“七改”工程,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2019年解决5.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县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让所有村通上自来水。抓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年内全县打造2条精品示范美丽公路,每个中心村(社区)及40%的行政村至少拥有一条宽6米以上的公路。深化农村“厕所革命”,2019年内完成涉农街道改厕5000户,2020年实现300户以上的自然村至少建有一座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三类标准以上的公共厕所。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电网薄弱、互联互供能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供暖,力争两年时间50%以上的村庄实现清洁供暖。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开展养老服务进村工程,加快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超过90%、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巩固率达到98%,完成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农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十、突出抓好农村改革
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的运用,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接好省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信息平台,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省级试点,争取在难点问题突破、改革成果应用等方面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努力走在全省前列。鼓励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充分发挥闲置宅基地在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和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在逐步解决“空心村”“一户多宅”等突出问题上趟出路子。因地制宜统筹村庄发展空间,加大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力度,推动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基地园区、种养大户、合作社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抓住全市争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机遇,认真落实“鲁担惠农贷”政策,支持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进一步降低担保门槛、扩大担保覆盖面,增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的可获得性。探索“证银担”三家共筑金融惠农平台,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打造金融下乡新生态和新模式。抓紧开展“大棚房”清理整治“回头看”,坚决做到排查整改不漏地、不漏户,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切实维护土地利用管理的良好秩序。
十一、突出抓好乡村治理现代化
开展村集体经济“扩源增收”工程推进行动,拓展村级多元化增收渠道。到2019年底,60%以上的行政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70%以上的自然村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培育一批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经济强村。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实施村级事务规范运行提升行动,聚焦农村矛盾热点,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方式,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强化镇街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镇街治理重心下移,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标行动,确保到2020年底所有村级活动场所达标率100%,真正实现村级“有场所议事、有场所服务”的目标。发挥文化凝魂聚力作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进“思想铸魂、环境改善、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文化惠民”五大工程,推进乡村文化建设。2020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45%、80%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全面推进平安智慧乡村建设,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构建“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到2020年实现规范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城乡、社区、村居全覆盖。实施“雪亮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十二、突出抓好党建引领
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压实党委书记抓“三农”工作责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各镇街党(工)委书记要发挥好关键作用,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主动工作,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大力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全面落实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大督查体系。各镇街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莒南县农业农村局
2019年1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及电话:莒南县农业农村局72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