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2015年莒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打印

2015年,全县各级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工作,砥砺奋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联审反馈,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4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7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20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5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为13.1:44.3:42.6,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0.5和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3169元,比上年增长7.9%。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95家,个体户64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2家,实现个转企372家。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35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农业增加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4.1%。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2.65万亩,比去年下降0.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15万亩,比上年下降1.0%。全年粮食总产量42.82万吨,比上年下降0.6%。夏粮播种面积48.49万亩,下降1.6%;总产量18.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48.47万亩,比上年减少0.78万亩;单产389.92公斤,比上年增加15.39公斤;总产量18.90万吨,比上年增长2.5%。秋粮种植面积51.66万亩,比上年减少0.27万亩;产量23.92万吨,比上年下降2.9%。秋粮中,玉米产量19.42万吨,增长1.0%;稻谷产量0.16万吨,比上年下降60.2%;薯类产量3.81万吨,下降16.4%;豆类产量4730.2吨,增长11.6%。经济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32.46万亩,增加3812亩,产量9.90万吨,增长0.8%;烤烟种植面积0.70万亩,增加0.02万亩,产量1283吨,增长18.3%;蔬菜种植面积6.86万亩,增加 961亩,产量19.96万吨,增长3.9%;年末果园面积1.95万亩,水果产量3.24万吨,增长16.7%。

林业。全年新造林1992公顷,其中用材林286公顷,经济林670公顷,防护林1036公顷;四旁植树212万株;新育苗891公顷。林木覆盖率达36.96%。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10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1处。全年木材采伐量2.4万立方米,全年板栗产量1.8万吨,柳条产量3.9万吨。年末木材蓄积量80.1万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129.27万头,下降13.7%;牛出栏4.18万头,下降6.5%;羊出栏8.7万只,增长1.2%;家禽出栏462万只,增长6.3%。全年肉类总产量10.7万吨,下降6.1%;禽蛋产量1.47万吨,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101.5万头,增长1%;牛存栏3.26万头,增长0.6%;羊存栏8.95万只,增长0.7%;家禽存栏272.84万只,下降3.7%;蚕茧产量905.97吨,下降0.3%。

渔业。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200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10790吨,增长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各级示范合作社达224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7家。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55处,面积4.5万亩。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到59.3万亩。土地流转进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县累计流转家庭承包土地29.1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总面积的35.32%,涉及9.45万农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6.41%。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58.11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1.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6处,有效灌溉面积26.1万亩。灌区固定渠道总长度727.5公里。其中,防渗长度433公里。年末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46座,塘坝2001座,灌溉机电井1097眼,机电排灌站372处。全年农村用电量4.83亿千瓦时,增长13.4%;化肥使用量(折纯)3.68万吨,增长1.4%;农药使用量1245吨,增长4.7%;农用柴油使用量1.4万吨,增长2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2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66.11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工业产品销售率9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企业达14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59.1%,完成工业总产值50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6.3%。全县有15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产值614.1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2.2%,同比提高2.22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1.06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54.2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利润35.14亿元,同比增长6.8%。全县有126家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其中11家企业利税过5000万元, 5家企业过亿元。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58.2亿元,增长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竣工面积353.2万平方米,增长2.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不断攀升。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7.7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投资168.65亿元;本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完成投资100.1亿元。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52亿元,增长14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1.3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9.88亿元,增长11.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为20.6%,同比下降8.8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趋于回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05亿元,下降14.0%。商品房施工面积185.71万平方米,增长33.1%;销售面积49.39万平方米,增长15.9%。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10.9%。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96.94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25.01元,分别增长11.4%和10.3%。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2.79亿元,增长10.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4.46亿元,增长11.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36亿元,增长10.5%;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5亿元,增长9.9%。

对外贸易平稳,利用外资下降。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75151万美元,同比增长0.1%;完成出口51170万美元,增长0.3%;完成进口23981万美元,同比下降0.4%。全年办理进出口权企业36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728万美元,同比下降42.5%;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个,对外投资90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2256.8公里,其中,国、省道124公里,县以下道路2132.8公里。年末公交车5路,实有公共汽车349辆,出租汽车259辆。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280万人,货运量2640万吨,分别增长8.5%和7.4%;完成旅客周转量12788万人公里,增长8.1%;完成货物周转量25.2万吨公里,增长7.2%。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345万元,增长18.8%。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3.46亿元,下降8.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05万户,比年初减少3.05户;移动电话用户67.06万户,比年初减少9.84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10.07万户,比年初减少2.22万户。

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坚持“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城旅融合”,坚持“全域旅游,全景莒南”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发旅游精品,着力打造“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四大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全县4A级旅游区2处,3A级旅游区1处,2A级旅游区9处;旅行社5 家(3A级1家),营业部5家;三星级酒店1家,星级餐馆2家;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34家。全年接待游客40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3亿元,分别增长56.2%和48.7%。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2.1%。从收入项目看,实现税收收入13.61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增值税(25%部分)2.26亿元,增长28.3%;营业税6.13亿元,增长52.0%;企业所得税7744万元,下降0.3%。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2.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实现非税收入1.17亿元,下降13.8%。财政支出33.79亿元,增长1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亿元,增长8.5%;教育支出8.72亿元,增长1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亿元,增长10.5%;医疗卫生支出4.32亿元,增长4.1%。

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11.4%;国税收入9.5亿元,增长9.8%;地税收入11.9亿元,增长12.7%。

金融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9.47亿元,比年初增加35.1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2.64亿元,比年初增加27.4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5.61亿元,比年初增加36.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3.41亿元,比年初减少1.76亿元;中长期贷款24.19亿元,比年初增加4.8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21.94亿元,比年初增加4.80亿元;固定资产贷款1.84亿元,比年初增加0.01亿元。

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县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民间融资服务公司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全年全社会融资总量达到67.71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达27家。其中,财产保险15家,人寿保险12家。全年保费收入76794万元,增长33.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317万元,增长20.6%,人寿险保费收入51477万元,增长40.8%。财险赔付13944万元,寿险给付8822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全年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7项,获得无偿科技资金402万元;其中,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1项,省级农业科技园项目2项。在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成功获批建设“山东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一“国字号”科研平台。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2项,市级科学技术奖励8项;全县荣获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4项;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创新平台19家,其中,院士工作站2家,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山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临沂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临沂市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2015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2015年,莒南县获批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全年申报发明专利174项,授权29项;获省级专利奖1项,市级专利奖3项,省级“发明创业奖”2人。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年末,全县普通中学26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3.83万人;小学104所,在校学生4.24万人;全年小学招生8190人,初中招生7258人,高中招生4712人。中学专任教师3234人,小学专任教师3432人。职业教育中心(临沂市农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311人,专任教师25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48人,专任教师55人。教学条件全面升级,按照“学校布局科学化、校舍建设楼房化、内部设备标准化、校园环境生态化”的“四化”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先后规划建设项目637个,其中,建设楼房227幢、平房665间、餐厅124处、水冲厕所126处、运动场地73处,改造总面积78.87万平方米,全县学校全部新建一遍。教学设备全面更新,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兼顾,一次到位,全面达标”的原则,对课桌椅、实验仪器、音体美卫器材、计算机教室、图书等进行了全面配置,新增教学仪器20余万件,音体美卫器材1.2万余件,更换课桌椅32500套,新购图书50万册,配置计算机8915台,多媒体2126套,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今年,全县提升改造60个村居文化大院,提升改造农家书屋40家,建设乡村大舞台20个,完成25个社区“五个一”文化设施配套建设。为进一步普及读书程度,新办理借阅证1000多个,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先后开展了经典诵读、国学知识讲座及书画、古籍修复等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和专业培训,培养了群众的高雅文化情趣,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全年承办大小型文艺晚会、送文化下乡、广场舞蹈培训、秧歌、广场舞大赛等群文活动40余次。成功举办了莒南县2015年春节文艺晚会、“唱响莒南 放飞梦想”莒南县2015年广场文化艺术节、2015年广场文化艺术节“阜丰杯”莒南县广场舞大赛、“共筑中国梦 欢乐幸福年”莒南县第三届民间秧歌大赛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为农村(社区)放映公益电影7100场,为广场、社区和拥军放映120场。全年共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3200余场,中小学生观众达到50万人次。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25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皮防站、卫生监督所各1处,民营医院8处,农村卫生室528处。卫生机构(含民营医院)拥有病床214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65人,其中,医生1296人,注册护士1436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2015年,莒南县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取得5项奖牌,其中,全国性比赛4项,为市级运动队输送12名优秀运动员。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加强,全年新建60个全民健身活动站点,为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安装了全民健身器材,打造“半小时健身圈”,建成了10个全民健身示范村,满足全县广大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围绕“五一”、“十一”、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并新增社区、农村活动站点30个,不断完善城乡健身网络,新增体育协会两家,各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17家,经常参加活动的体育人群达30余万人。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加快推进“生态莒南”建设,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7.09%,污水处理率达98.32%,创新“治、用、保、管、教、游”六位一体的流域治污体系,建成湿地3.5万亩,打通西起白马河、东至龙王河全长50公里的生态水系长廊,“五河汇城、三面湿地一面城”的大公园格局基本形成,白马河生态园被评为2A级旅游景区。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扎实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大力实施“标准”、“质量”、“品牌”三大战略,新增市级标准创新贡献奖2个、市级优质饲料产品生产基地1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全年完成检定各种计量器具共计10000余台(件),其中,监督监察各类特种设备690台次,设备检验率达到98%。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安全事故52起,下降24.6%;死亡16人,下降38.5%;重伤31人,下降26.2%;经济损失55.5万元,下降9.0%。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0起、死亡16人,经济损失52.4万元。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296805户,总人口840077人;出生10452人,死亡4593人。人口出生率12.4‰,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6.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771人。其中,失业再就业240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565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16%。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582人、16200人、282890人、65467人、35456人、47965人、29580人。培训社会各类人员3891人。其中,技能培训3473人,创业培训418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3147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405份。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5件,其中立案受理55件已审结案件53件,结案率96.36%。全年城镇低保对象1531户、3444人,发放低保金1011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43341户、44145人,发放救助金7317万元;农村“五保”476人,投入供养资金199.9万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2元,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4元,增长9.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7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6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610元,增长9.5%。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1平方米和40.7平方米。

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出生、死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卫计委数据。

4、粮食产量目前由统计局全面调查和调查队抽样调查,本公报使用的是统计局全面调查数据。

5、本公报所列数字是年、快报数字,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

6、本公报所列数字中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等部分仍包括临港经济开发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