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年倍增争进位,五年跨越建强县”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促使县域经济实现较好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联审反馈,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0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1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3.62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92.53亿元,同比增长14.1%。三次产业比例为13.8:40.9:45.3,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7963元,比上年增长11.0%。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4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农业增加值28.11亿元,增长3.6%。
种植业。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6.36万亩,增长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52万亩,比上年下降0.7%。全年粮食总产量43.2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夏粮播种面积50.66万亩,下降1.4%;总产量19.69万吨,比上年增长4.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0.62万亩,比上年减少0.55万亩;单产388.7公斤,比上年增加21.8公斤;总产量19.67万吨,比上年增长4.8%。秋粮种植面积52.86万亩,比上年减少0.03万亩;产量23.6万吨,比上年下降0.2%。秋粮中,玉米产量17.02万吨,下降2.3%;稻谷产量2.19万吨,比上年增长1.0%;薯类产量3.95万吨,增长10.2%;豆类产量4337吨,下降9.4%。经济作物中,花生种植面积32.72万亩,增加1.27万亩,产量10.94万吨,增长6.1%;烤烟种植面积1.48万亩,增加0.68万亩,产量2602吨,增长89.0%;蔬菜种植面积6.73万亩,增加2813亩,产量19.59万吨,增长16.2%;年末茶园面积5857亩,产量264.2吨,增长34.3%;年末果园面积1.42万亩,水果产量2.76万吨,下降4.1%;蚕茧产量882.71吨,下降0.8%。
林业。全年新造林1824公顷,其中用材林282公顷,经济林754公顷,防护林706公顷;四旁植树176万株;新育苗812公顷。林木覆盖率达33.1%。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10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1处。全年木材采伐量2.03万立方米,全年板栗产量1.5万吨,柳条产量2.7万吨。年末木材蓄积量70.9万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136.94万头,增长2.9%;牛出栏4.42万头,增长0.2%;羊出栏8.47万只,增长3.7%;家禽出栏446.2万只,下降12.7%。全年肉类总产量10.65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1.97万吨,增长13.8%。年末生猪存栏88.09万头,牛存栏3.14万头,羊存栏8.57万只,家禽存栏310.36万只。
渔业。年末水产养殖面积3156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9856吨,增长3.7%。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7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27家。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28处,累计达到127处;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5.3万亩,累计达到52.3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32个。玉芽、金龙湖成为首批“省级标准茶园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烟叶生产先进县。流转土地3.7万亩,累计达到11.7万亩。
农业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总灌溉面积达到58.11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0.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3处,灌溉面积22.3万亩。灌区固定渠道总长度705公里。其中,防渗长度307.1公里。年末拥有大中小型水库146座,塘坝2001座,灌溉机电井1097眼,机电排灌站372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9.4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加工机械总动力8.86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6.17万千瓦时。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4.69万台,农用运输车4931辆,播种机1852台,联合收获机405台。全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5.53万公顷、6.06万公顷、6.66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7亿千瓦时,增长3.9%;化肥使用量(折纯)3.89万吨,增长0.8%;农药使用量1491吨,增长4.5%;农用柴油使用量1.33万吨,增长1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规模扩大。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14.0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38.28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75.8亿元,分别增长43.6%和46.8%。完成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同比增长19.4%。工业产品销售率99.1%,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全县有117家企业产值过亿元,比上年增加53家,完成产值355.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5.89%。
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强力推进新型工业,突出主导产业,放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植冶金有色、机械制造、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全年五大主导产业企业达125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61%,完成工业总产值280.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9%。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2.1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利税30.16亿元,同比增长68.3%;其中利润20.01亿元,同比增长64.7%。全县有85家企业实现利税过1000万元,其中4家企业利税过5000万元。
建筑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2亿元,增长1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3.5万平方米,分别下降40.41%和9.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4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287个,完成投资103.3亿元;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8个,完成投资97.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90.8%。本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完成投资83.70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7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3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27亿元,增长36.61%。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03亿元,增长32.6%。商品房施工面积81.07万平方米,增长66%;竣工面积25.38万平方米,增长113.4%;销售面积35.58万平方米,增长30%。
五、国内市场、外经外贸
消费市场保持平稳。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62亿元,同比增长15.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增速快于农村,城镇实现零售额84.85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22.73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5.5%。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7.21亿元,增长15.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9.12亿元,增长16.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45亿元,增长15.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11亿元,增长15.8%。
外经外贸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70423万美元,同比增长9.0%;完成出口43336万美元,增长8.8%;完成进口27087万美元,同比增长9.3%。全年办理进出口权企业38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305万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个,对外投资1995万美元;外派劳务809人。
六、交通、邮电、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839.3公里,其中,国、省道117.7公里,县以下道路1721.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10万人,货运量2520万吨,分别增长2.3%和18%;完成旅客周转量12730万人公里,下降10%;完成货物周转量52828万吨公里,增长24.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69.6万元,增长21.2%。完成电信业务总收入3.15亿元,增长2.6%。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6.5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42万户,比年初减少1.76万户。年末移动用户68.5万户,比年初增加1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7.96万户,比年初增加2.47万户。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和壮大红色、提升绿色、开发佛园三管齐下的工作思路,以巩固山东旅游强县成果为总抓手,着力打造“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四大旅游品牌。全县4A级旅游区2处,3A级旅游区1处;旅行社6家,其中,3A级1家;星级酒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星级餐馆4家;好客人家农家乐2家。全年接待游客18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5亿元,分别增长19.3和16.1%。莒南县荣获“2012年好客山东休闲汇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七、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41.8%。从收入项目看,实现税收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增值税(25%部分)1.14亿元,下降7.0%;营业税2.02亿元,增长29.9%;企业所得税5510万元,下降0.03%。实现非税收入1.42亿元,增长85.6%。财政支出22.38亿元,增长27.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4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6.26亿元,增长3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1亿元,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2.90亿元,增长9.02%。
全县实现国地税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14.8%;国税收入7.66亿元,增长2.5%;地税收入6.51亿元,增长39.5%。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9.57亿元,比年初增加33.97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36亿元,比年初增加25.0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6.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6亿元。短期贷款73.64亿元,比年初增加5.54亿元;长期贷款22.26亿元,比年初增加2.65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9.4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固定资产贷款9.8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0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达21家。其中,财产保险12家,人寿保险9家。全年保费收入50689万元,增长1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290万元,下降4.3%,人寿险保费收入37399万元,增长20.9%。财险赔付6713万元,寿险给付1353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列入市级以上科级立项21项。有22项成果获市以上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科技创新平台有23家,其中:国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全年申报专利284项,授权专利266项。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学年末,全县普通中学26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在校学生4.2万人,其中高中1.46万人。小学校104所,在校学生4.43万人。全年小学招生6482人,初中招生8433人,高中招生5161人。中学专任教师3146人,小学专任教师3210人。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中心1处,在校学生5112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343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多方筹资,集中建设,分期付款,按时启用”的工作思路,以县政府牵头集中建设的34个楼房项目为重点,共完成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62个,建筑面积12.89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投资规模、推进效果全市领先。推进农村中小学“211工程”,为111所学校配备了219台热水器、127台蒸车,完成了20所学校的食堂改建和22所学校的水冲厕所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完成54个村级文化大院标准化建设任务,提升改造10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更新106家农家书屋,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63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先后组织、承办了莒南县春节文艺晚会、首届民间秧歌大赛、首届“十佳书香家庭•百名读书之星”评选活动、“七•一”文艺晚会、青年歌手大奖赛、莒南一中建校60周年文艺晚会、“莒南县老年大学喜迎十八大老干部书画展”、“喜庆十八大--文化莒南—首届书画精品展”等大型文艺演出、展览、比赛40余次。图书工作呈现新局面。购进新图书5000余册,征订报刊260种,分类编目图书5000册,下架入库旧书1万余册,上架新书5000册。电影放映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800余场(含临港区),观众达160万人次;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电影3000余场,中小学生观众达到50万人次。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23处,防疫站、结防所、皮防站、卫生监督所各1处,民营医院9处,农村卫生室524处。卫生机构(含民营医院)拥有病床286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94人,其中,医生876人,注册护士500人,药师17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组队参加临沂市第五届运动会,获优秀运动员组金牌总数第一名、团体总分第一名,展现了体育大县的风采。举办了篮球及跆拳道比赛、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中老年健身成果展演、老年人运动会等活动。实施体育惠民工程,为45个行政村安装了价值51万元的健身器材,为27个省“第一书记村”安装了价值189万元的场地、器材,改善了社区居民休闲健身条件。
九、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以生态县建设为总抓手,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全县污水处理厂2座,垃圾处理站1个。
技术监督工作顺利进展。深入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新增山东名牌产品4个,累计达15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个。荣获市长质量奖1个,市长质量奖提名奖1个,市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1个。全年进行9类食品112批次的抽检,抽检合格率为90.2%。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发生安全事故71起,下降4.1%;死亡17人,下降34.6%;重伤38人,下降5.0%;经济损失29.25万元,下降4.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59起、死亡17人、重伤38人、经济损失23.7万元,分别下降9.83%、34.6%、5.0%、2.34%。
十、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居民生活
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297124户,总人口822415人;出生8474人,死亡6096人。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2.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6088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351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099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2.0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3万人、1.74万人、33.9万人、7.84万人、3.16万人、4.34万人、2.50万人。培训社会各类人员20251人。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17209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3847人,发放职业资格证书3450份。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3件,已审理结案数98件,结案率95%。全年城镇低保对象1574户、3652人,发放低保金788.8万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28086户、29064人,发放救助金3139万元;农村“五保”2063人,投入供养资金122.3万元。新建经济适用房146套、公共租赁房13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632户。新建农村住房6860户,危房改造1630户。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0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9029元,增长1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72元,增长15.1%;农民人均消费支出5469元,增长16.8%。年末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4平方米和31.07平方米。
注: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总人口是公安部门户籍人口。
4、粮食产量目前由统计局全面调查和调查队抽样调查,本公报使用的是统计局全面调查数据。
5、本公报所列数字是年、快报数字,如有变动,以《统计年鉴》为准。
6、本公报所列数字中邮政、电信、金融、保险等部分仍包括临港经济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