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全力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全县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6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9:43.3:39.7;实现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10.8%;实现国内税收收入32.5亿元,增长7.2%;工业增加值增长2.9%;实现进出口110.2亿元,增长57%。
(一)沉着应对挑战,经济发展负重前行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认真落实“六保三促”工作方案,保障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业运行提质增效。全县2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50.3亿元,同比增长6.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91家,其中过100亿元1家、过30亿元6家、过10亿元11家;冶金钢铁、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7%。“四个一百”示范企业13家,新增“小升规”企业71家,鑫海新型材料、金胜粮油纳入省“十强”产业领军企业。服务业提速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重点开发无极鬼谷、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等项目,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策划举办莒南县首届网络桃花节、茶溪川首届沂蒙绿茶节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4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5亿元。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各项存款余额565亿元,较年初增加76.1亿元,贷款余额366亿元,较年初增加71亿元,余额存贷比64.8%,较年初增加4.46个百分点。立足国内市场大循环,培育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商贸流通领域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现代农业加快提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主动对接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4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8家,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76个,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3家企业入选全国花生油加工企业十强,成功争创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省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获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连续14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二)狠抓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工业强县”“项目兴县”战略不动摇,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实施县级重大项目42个,完成投资175.3亿元,2个省级重大项目、6个省优选项目、10个市级重大项目分别完成投资62.4亿元、104.3亿元、1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争取首批政府专项债项目7个,总投资38.9亿元,发行专项债8.7亿元。全年新开工投资500万以上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1.6%、技改投资增长68.3%、民间投资增长25.5%、“四新”投资增长78.3%。精品钢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持续深化“六个一”推进机制,全面完成精品钢基地1.1万亩清障任务,聚焦精品钢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绿色高端的精品钢产业集群。临沂钢投高端不锈钢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是山东省钢铁产能整合后首个建成投产的钢铁项目;山钢永锋年产600万吨优特钢项目被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十大好项目”第一名。
(三)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改革攻坚行动实现新突破。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任务97项,国家部委正式发文认可4项,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2项。成功争创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级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化专项试点通过验收,创新“土地股份合作+供销全程托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入市制度,创新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典型经验被全省推广。营商环境优化迈上新台阶。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告知承诺制”试点,推出229个一件事“一链办理”主题服务,“一业一证”改革实现试点行业全覆盖;实行“拿地即开工”模式,建立“多图联审”工作机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精简材料30%、减少环节40%、压缩时限50%。深入开展帮办代办服务,高标准建设村(社区)便民服务站266个。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县级6405条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双招双引”成效显著。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县级领导带头赴北京、上海、铜陵等地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1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到位外资1.2亿美元,增长275%。强化人才支撑,获批省级创新平台4家,引进高精尖人才30名、外国高端人才5名,培育省级以上人才5名,其中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省重点区域急需紧缺人才1名。
(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提升承载能力
基础配套不断完善。G518绕城段、岚罗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新建改建污水管网3.1公里,完成59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增集中供暖覆盖面积50万平方米,新改造农村清洁供暖8190户,新建燃气管道20公里;完成滨海路、新建路、人民路人行道铺装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68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被列为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扎实开展县容县貌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店外经营3820余处;治理各类违法建设22.6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创建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处市级美丽片区。完成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任务,改扩建农村公路823.7公里。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6万户。完成369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新建农村公厕244座。加快实施户户通工程,硬化道路961万平方米,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户户通道路硬化全覆盖。
(五)坚守底线思维,三大攻坚战卓有成效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关键指标,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确保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顺利通过省实地评估验收,“23445”产业扶贫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推广,彩票公益金项目全国第一,全省税务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莒南召开。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持续开展工业污染、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87,改善率为16.6%,优良天数267天,同比增加39天;河流断面及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部完成。重大风险防范有序推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实现了安全生产“零发生、双下降”。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成功抵御“8·14”洪涝灾害。金融风险防范有力。开展涉非涉稳风险专项排查,持续推进“套路贷”、P2P网络借贷专项整治,不良率较年初下降1.5个百分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越级信访量、刑事警情、法院立案量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坚持人民至上,群众福祉不断提升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13元,增长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05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77元,增长6.7%。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县民生支出43.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9.2%。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水平,56人以上大班额全部化解,新规划建设中小学项目13个、幼儿园项目22个,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2%,幼儿园公办率达到61.8%。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186处卫生室提升改造工程,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社会保障不断强化。落实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减免企业社保缴费1.9亿元,发放各类稳岗补助99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7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月142元;扎实推进企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新增扩面征缴1万人,发放各类社保待遇17.8亿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累计发放低保金、临时救助资金等费用1.3亿元;建设棚户区安置房849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个、1465户。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成功承办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队赴莒南演出,被推荐申报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实现镇街全覆盖,县融媒体中心代表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完成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县复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有效投资仍显不足;消费潜力仍需挖掘;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弱项;土地、能耗等要素指标制约仍然较重。这些困难问题需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迈入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增长10%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约束性指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工作中,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坚持创新创业,着力推进创新发展
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专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植计划,力争新增小升规企业20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6家。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立足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引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支持碧海机械、三方化工、华纶新材料等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平台,力争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家,市级创新平台8家。加快推进临沂市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华云信创工业云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钢铁新城。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实施“智汇莒南”工程,突出高端人才引育,强化人才载体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推进产业人才共建联盟建设,围绕现有产业提档升级,精准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领产业加快发展。
(二)聚焦产业培育,着力加快动能转换
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围绕“东钢铁、西生态、南商贸、北文旅、中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培育“2+4”产业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崛起。强力推动精品钢基地建设,力争山钢永锋年产300万吨优特钢、临沂钢投集团年产270万吨优特钢、鑫海新材料年产380万吨高端不锈钢等项目年内投产,千亿级产业集群初见雏形。加速打造花生产业城,以金胜、玉皇、兴泉等花生深加工龙头企业为引领,突出产业融合和企业聚合,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花生油料产业集群。聚力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鼓励百特新材料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打造高端新材料加工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开工建设北汽锐铃新能源商用车总部基地项目、中澳特种装备产业园项目,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全力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文旅康养产业,加快推进天佛山康养谷、茶溪川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产业聚集度高、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健康产业体系;现代物流产业,依托如通铁路物流、板泉镇智慧物流分拨中心、中国冷链储运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有序推进“退城入园”工程,促进钢铁、新材料、高端装备、食品加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城区小规模、高耗能、低产出等“小散乱”企业搬迁置换、腾笼换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用好煤耗、安全、环保、亩产效益评价等措施,分行业制定和优化转型方案,持续推进淘汰类装备清理,深化亩产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加快落后产能市场出清。
(三)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打造齐鲁样板好例
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三步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动乡村振兴“三步走”。实行对接长三角清单制度,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强花生、茶业两大特色产业,重点推介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1家、国家级品牌9个、省级品牌9个、农产品注册商标253个。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构建智慧旅游体系,吸引长三角地区游客来莒观光旅游。完善长三角地区重点招引项目专班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冷链物流项目,促进三产融合项目落地莒南。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新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面积达到110万亩以上;巩固粮油生产,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9亿斤以上,夯实全国粮食大县地位。释放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品牌效应,推动“三牌同创”,提升莒南花生、大店草莓、厉家寨樱桃、莒南绿茶等“产自莒南”农产品影响力。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6家,新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2个、“三品一标”3个,争创省级农业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引导教育、医疗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1037座、农村公共厕所127座,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8户,新打造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示范片区1个、市级示范村9个。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深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建立可持续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四)统筹城乡建设,着力实现一体发展
抓住临沂向东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和我县“撤县设区”重大机遇,坚持“东接西融”发展思路,推动城市建设有更大进展和突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钢铁新城、生态新城、文明新城。优化城市布局。高标准建设新城,有序推进兰墩社区、禅意古镇、大曲流河等城市片区开发,加快颐高数字经济产业园、万达广场2处商业综合体以及大数据信息产业园、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公益项目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打造更多的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完成温泉社区、新庄子社区、后李家白龙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立足镇域实际,优化规划布局,放大产业优势,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宜业宜居、充满活力的新型小城镇。推动交通互联。加快推进通航小镇项目,抓好临港疏港铁路、如通铁路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启动中心城区“四环”外扩,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围绕“3060”路网建设,重点实施G518临沂至临港段快速干线公路、S225莒阿路改线工程、长深高速石莲子出入口及连接线等项目,实现城镇无缝衔接、快速通达。精细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好用好数字化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大力建设5G基站,全面提升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对178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污水管网223.2千米,提高城市排涝排污能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实施城区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天桥路跨铁立交桥改造;改造老旧小区25个、35.3万平方米,新增城区集中供暖面积25万平方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加大“双控一压”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持续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力争实现市县级林长造林绿化1733亩,新增生态廊道2.8公里,绿化街道11公里。推行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全面降低细颗粒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5天。
(五)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制度,深入实施“一业一证”、一件事“一链办理”、一窗受理等服务试点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扩大“拿地即开工”实施范围,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建设,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入市经验。加强诚信建设,强化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设诚信政府,领导干部带头重诺守信,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以政府诚信、干部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发挥扩大内需作用。扩大有效投资,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加大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争取力度,围绕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军民融合、“两新一高”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投资增长10%以上。实施县级重大项目50个,总投资667亿元,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持续挖掘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区,推进省政府旧址、毛泽东三个批示、渊子崖遗址等红色资源串联成线,优化115师进山东红色旅游线路,推动省政府旧址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启动生态康养旅游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医养健康城,加快推进禅意古镇、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动天马岛景区提升改造,依托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与美丽宜居乡村、农文体康养等多产业深度融合,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培育新型消费,鼓励发展新零售、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旅游“打卡地”。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聚焦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布局,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有序承接长三角中心区域不锈钢加工、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等产业省际转移,积极承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落地,力争到位市外资金170亿元。着力打造中日韩经贸产业合作区,与日韩企业实现贸易互补、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外贸模式,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争创国家和省级出口名牌。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化出口结构,力争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全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六)强化民生保障,着力增强群众满意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抓好重点民生保障。大力支持企业稳岗,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新增就业6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严格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始终坚持“房住不炒”,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筹集和供给力度;持续做好对口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整合全县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滨海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中小学改扩建项目10个、幼儿园项目3个,稳步增加学位供给。扎实推进县级“三个一”、镇街“两个一”工程,完成县体育场提升改造工程,启用全民健身中心,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健身圈。推进“健康莒南”工程,加快建设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院区等重点项目,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推动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同质化,争创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力维护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劳动执法维权,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法治莒南”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继续深化“平安莒南”建设,持续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着力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格局,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双拥共建、移风易俗等活动,统筹做好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扫黑除恶、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城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消防、气象、地震、人防、统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计生、环境卫生、工会、共青团、老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2021年,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时代幸福美好新莒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