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人民政府
朗读

关于莒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莒南县人民政府网站 打印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莒南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以来,面对超预期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元,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进出口总额105.5亿元,增长1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同口径增长14.4%,税收占比8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50元,增长4.9%。

(一)动能转换富有成效

重点项目高效推进。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帮扶机制,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10.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资金1.28亿元,全年新增贷款46亿元,累计保障项目用地4400余亩。实施重点项目47个,完成投资77.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4个省级、1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20个项目顺利投产。发展动能持续壮大。推进宝武、鑫海“强强合作”,带动形成高端不锈钢产业链条,太钢鑫海162万吨高端不锈钢项目投入试生产。集中优势资源,培强壮大领军企业集群,碧海包装获评“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2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2亿元,增长14%,产值过亿元企业增至77家,其中过百亿企业1家、过十亿企业11家。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出台购房补贴政策,落实上级促消费政策,助力消费市场回暖,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加快服务业发展,新增金潮数投等规上服务业企业8家。深化文旅融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红色研学、绿色生态、乡村休闲、工业旅游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实行“全员线索+专业招商”工作机制,组建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成立驻北京、上海、深圳招商工作组,围绕莒南产业优势,深挖“链条”潜能、延展“链条”覆盖面。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4个,总投资261亿元,到位市外资金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28万美元。

(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粮食安全持续巩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战略,顺利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10.2万亩、44.5万吨。建立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新机制,完成土地提质改造项目4个、整治土地4051亩,新增耕地260亩,被评为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依托花生种植优势,深入拓展花生加工产业,金胜粮油三期、玉皇现代粮油加工智能制造园等项目顺利推进,成功创建2022年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产自莒南”行动,扶持发展草莓、蔬菜等特色农业,被评为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莒南特色资源,瞄准市场需求,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做强农业品牌,持有“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产品60个。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开展村庄清洁攻坚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鲁沟河综合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成功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提升改造路网183公里、彩化公路112公里、维修水毁路段120余处,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坊前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项目建设,新增市级美丽乡村20个,省级、市级示范村分别达到24个、66个,打造实力乡村、宜居乡村。

(三)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布局更加合理。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三区三限”划分,新增城镇开发边界30.55平方公里。开展“拆迁攻坚扫尾行动”,解决了十泉路北片区、大曲流河片区等多年遗留尾子,打通了西一路、西二路等14条断头路,畅通了县城骨干路网。基础配套更加完备。加快推进总投资87.6亿元的十大重点城建项目,县人民医院北院区、农商银行、一小北校区建成启用,北城文化艺术中心完成主体建设,莲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第二净水厂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新城开发格局迈上新台阶。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新增城区集中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完成40个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新改造污水管网15.8公里、雨水管网25公里。高效推进重点交通项目,G206威汕线临沂日照界至莒南官西坡段改建工程、岚罗高速相沟连接线全面竣工,G25长深高速连接线加快建设。城乡管理更加精致。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整治,规范物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城市面貌持续改善。加快建设龙腾公园、祥龙花园游园、磐龙公园等7处口袋公园,完成7处右转车道改造、13处积水点治理,错时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1894个,缓解城区拥堵问题。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入选山东省首批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建设试点县,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

(四)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加快机制创新。实施双招双引突破、营商环境优化、土地集约利用、统计质效发展、精致城市建设等10项创新行动,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创新突破,促进整体工作提升。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县文旅集团,优化城投、城发、水务集团主营定位及管理机制。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财政预算单位网上选取中介服务全程网办。深化政务服务领域改革,建立健全企业诉求“马上办”工作机制,打造“担当审批、容缺审批、廉洁审批”政务服务品牌,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70404户,同比增长17.2%。加快改革创新。开展“改革提升年”活动,重点推进113项重点改革任务,获国家级改革创新成果8项、省级改革创新成果49项,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2项、省级改革试点12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报,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改革、跨行业水权交易等一批典型经验被上级部门发文推广。加快科技创新。创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工程”,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96家,增长43.3%。开展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行动,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家、市级7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36项,其中国际合作6项。实施“全域惠才”工程,出台加强新时代莒南人才工作的政策,滨海新材料、百特新材料分别在上海、济南设立研发中心,获批临沂市“人才飞地”。鑫海科技与俄罗斯院士联合申报的省“外专双百”项目获批,引进培育沂蒙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35名。

(五)民生事业加快改善

全年民生支出5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地方专项债项目中安置就业751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水平。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9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100%。扩容城乡公益性岗位,针对易返贫致贫户、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及大龄群体等重点群体,科学设置岗位,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7000余人。提升更高水平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被教育部确定为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临沂市领衔县区。大店、板泉镇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市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临沂农校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院校,全县高考名优生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提供更优健康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立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成医保工作站645家。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5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推荐标准,13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国家基本标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敬老院9处、建设护理型床位550张,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实现更大力度保障。落实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保费和失业保险参保企业稳岗返还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养老待遇资金16.3亿元。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成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成功争创全省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县。兜底保障各类民政服务对象4.2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7亿元。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发放优待证3.1万个。

(六)安全稳定更加巩固

疫情防控总体平稳。动态清零阶段,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重点地区来人排查管控,持续提升防控能力。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认真落实“二十条”“新十条”,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加强疫情监测,提升医疗救治水平,突出抓好农村防控,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确保调整转段平稳有序。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强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整治,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6,同比改善7.2%;空气优良天数272天,同比增加21天,顺利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能耗煤耗“双控”任务。国省控河流断面水环境综合指数7.34,同比改善17.1%,成功创建全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风险防范稳妥推进。扎实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安全生产“三大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坚持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开采加工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做好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累计处置不良贷款9.5亿元。扎实开展“回应群众诉求百日集中行动”,集中化解信访积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完成“12345莒南首发”平台建设,全年受理转办各类诉求11.1万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四新”经济、“十强”产业规模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加速壮大。创新资源集聚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引领性、战略性创新成果。城市发展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仍有差距。金融、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预期主要发展目标

今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莒南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市工业经济新高地”“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三个目标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突破招商引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奋力突破,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莒南篇章”。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做强实体经济,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锚定“两年工业产值过千亿”,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突破战新产业,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力争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50亿元,增长30%左右。壮大主导产业。坚持链条化发展,打造一批支柱产业集群。加快不锈钢产业发展,推进300万吨不锈钢合金材料工程建设,力争6月份建成投产。积极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力争2023年冶金钢铁产业产值突破330亿元,高端不锈钢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巩固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发挥金胜、玉皇“链主”作用,引领产业向上下游双向拓展、多产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力争绿色食品产业产值突破240亿元。突破战新产业。聚集资源、政策、要素,加速培育“四新”经济、“十强”产业,成为新动能的有力支撑。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高端医疗设备产业园、金科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锂电池回收利用、2.5万吨高端研磨液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双20”企业培育行动,发展壮大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力争培育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过十亿元企业10家。培育特色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新增小升规企业30家。推进技术改造。深入实施“三年技改”行动,用好政策激励导向,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年内完成技改项目100个,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引导产业数字化发展,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20家,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1.5%。

(二)着眼扩大内需,全力夯实经济发展支撑

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抢抓政策机遇,争取优质增量项目落地,促进消费加快复苏,持续推动扩内需稳增长。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成立产业招引专班,选优配强驻外招商工作队伍,紧盯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围绕不锈钢、医疗设备等重点产业精准招商,积极培育招引总部经济企业。完善“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服务。2023年力争新签约过10亿元项目6个,500强、央企项目3个,到位市外资金100亿元。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全年固投增长8%的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用好项目帮扶、专班推进等机制,实施2023年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28.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87.7亿元,推进投资23.7亿元的太钢鑫海162万吨高端不锈钢合金材料工程、投资15.3亿元的20万吨铝板带箔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引领带动效应。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抢抓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窗口期,持续加大交通、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推进投资51.5亿元的G518日定线临沂日照界至长深高速临沂东互通立交段改建工程、投资15亿元的临港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等2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48亿元。落实要素保障,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接续储备和申报,全力争取中央财政设备购置贴息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支持,力争项目数量、资金规模位居全市前列。全面落实亩产效益评价、用地指标提前预支等机制,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着力挖掘消费潜力。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挥人口大县、商贸物流等优势,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推动重点消费暖流、文旅消费引流、新兴消费强流。用好上级促消费政策,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集市经济,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出台促进现代服务业及总部经济“稳进提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年内新增限上商贸、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积极扶持壮大电商产业,优化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实施“一核两翼三轴四线五点六区”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天马岛旅游区、莲花湖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茶溪川田园综合体等重点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培育发展创意农业、非遗手造等新旅游业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三)聚焦乡村振兴,全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闯出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20万亩,争创省级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10万亩,粮食总产量8.5亿斤。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快相邸水库增容、洙溪河二期治理、龙王河橡胶坝等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航天育种紫色产业示范区等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突出花生产业优势,加快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莒南花生”品牌。成立莒南白茶研究中心,创建省级创新平台,争做中国北方白茶引领者。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高新区、省级农业强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项目,协同推进省级全域生态振兴示范县、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造农村清洁取暖1.5万户,完成自建房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四)扩大改革开放,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加快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效应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造市场化、法制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健全完善“跨域通办”异地协同办理机制。全面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改革,打造“极优平台、极简机制、极细流程、极速服务、极致体验”项目建设模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提振企业信心。推进创新发展。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征收及奖励补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占比。鼓励引导企业自建或共建研发中心、院士合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泰山人才”“外专双百”等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招引,组织滨海新材料申报泰山产业蓝色专项领军人才,组织金胜、华纶、亚洪等重点企业申报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力争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5人以上。加快本土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落实重大区域战略。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内外统筹,全面落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化与济南、青岛、日照等地区合作,加快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文化旅游、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加快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支持鑫海科技等企业“走出去”投资,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发挥外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五)突出宜居宜业,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城镇扩能提质战略,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推进县域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一张图”平台建设,完善大曲流河片区开发规划,启动城北片区、温泉片区拆迁安置工作,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基础配套。投资68.3亿元,实施8大类56个重点城建项目,加快玉泉河生态绿地外扩、兰花河湿地等滨河景观带项目建设。谋划北城中轴线广场项目,优化城区生态景观布局,打造“中央广场、万亩绿地”。实施投资7.7亿元的城区道路通畅工程,提升改造文泗路中段、文坪路等6条道路,提高城镇通达能力。实施卧佛寺公园、鸡龙河湿地公园提升工程,新建口袋公园10处。新增供热面积15万平方米,完成21公里雨污管网提升改造工程,新铺设城区污水管网14.6公里,推动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强化城市管理。完善便民设施,在北城新建农贸市场,在老城开设便民市场、早夜市,疏导流动摊点和经营户入场入市经营。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规范车辆停放。加强共享单车管理,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加快推进城区道路绿化补植,提高绿地管护水平,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

(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完成职业培训3300人次。持续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新增扩面征缴1万人。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壮大和培育优势产业,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政策,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制度。高质量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实施莒南一小东校区、莒南二小、莒南四小、莒南六中等7处学校扩建项目,确保年内投入使用。推动临沂农校新校区建设,着力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新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3家。推进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县妇幼保健院新院区6月底完工,黑虎山传染病院区和莒南光明医疗综合服务中心年底前完成主体建设。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水平。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现场评估。高标准守牢安全稳定底线。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强化疫苗接种、用药保障、医疗救治等服务,做好重点人群防护,确保平稳顺利渡过流行期。深入打好三大攻坚战,开展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扎实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八抓20条”创新措施,完成应急物资仓库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争创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持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推进平安莒南、法治莒南建设,依法严打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做好矛盾排查、积案化解各项工作,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双拥共建、移风易俗等活动,统筹做好食品安全、国防动员、城市基层党建、应急管理、消防、气象、地震、人防、统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优生优育、环境卫生、救灾减灾、工会、共青团、老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各位代表,2023年是攻坚克难、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们期待与您沟通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您肯定有话要说吧?任何想说的话,您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进行沟通。

主办:莒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莒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符:3713270017   鲁ICP备06010595号
鲁公网安备371327023713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