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莒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莒南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起步之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答卷”,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行稳致远,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9.4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5.4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55.5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比优化为16.3:45.8:37.9;全县综合经济竞争力升至全省第81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1亿元、增长14.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7.8%,42家企业纳税过千万,3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亿元、增长19.5%。全县各项存款余额610.5亿元、增长8.1%,各项贷款余额407.2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0元、增长11.4%。
工业经济做强做优。全县规上工业产值完成924.2亿元、增长37%,工业增加值增长11.5%,26个工业大类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3家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精钢集群动力增强,15家冶金钢铁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98亿元、增长67.7%,精品钢基地累计完成投资400亿元,新增工业产值248亿元,山钢永锋、钢投高端不锈钢等一批大好项目建成投产,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初见雏形。绿色食品集群持续壮大,69家企业实现产值200亿元、增长19.6%,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金胜粮油荣获省长质量奖,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兴泉油脂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3家粮油企业进入省级“瞪羚”企业行列。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产业分别完成产值53.3、21.6、14.5亿元,增长30.9%、33%、35.5%,永安特种装备、亚洪新材料等一批省级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锐铃新能源商用车、方舟创园、安特芯片CMP研磨液等高技术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光伏发电及分布式新能源开发等一批“四新”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建成5G基站385个,重点区域5G覆盖率突破75%;碧海信息化平台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应用经验评选为省级质量标杆,兴泉油脂智能化车间、碧海数字化车间成功入选“山东省数字化车间”;钢铁行业信息化标准实验室揭牌运营,景耀科技等14家传统企业完成智慧化升级。
第三产业多元并进。释放消费活力,打造夜间“网红”经济新场景,开展城乡融合惠民消费季,推进商圈联动促销,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亿元、增长14.6%;组织特色地产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购销订单突破5亿元;广泛开展“汽车下乡”,推进报废车辆本地拆解,拉长拓宽汽车消费链,全县新车交易额增长27.7%。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初心·使命”专题展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展览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纳入“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45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6亿元。电商物流加速升级,全县电商企业增至384家、本地网店增至6000余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0亿元;优化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增设县、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223处,电商快递进村率实现100%,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二)项目建设攻坚提速,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发挥“六个一”机制作用,高效推进59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89.4亿元,其中,亚洪中俄共研新材料、锐铃新能源汽车等4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8亿元,占年计划的169.4%;5个省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计划的121.6%;14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占年计划的127%。山钢永锋、永安中澳特种装备等一批大好项目竣工投产,玫德智能制造项目、钢投优特钢项目被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交流会十大好项目。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民间投资占比70.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8.8%,“四新”投资占比提高3.9个百分点。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全力推动以企招商,引进市外资金项目73个,到位资金87亿元;全力加强对上争取,5个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到位资金7400万元,5个专项债项目到位资金5.8亿元。中国航天科技、山东浪潮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项目落地莒南,签约项目20个,合同利用资金283亿元;深化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合作对接,签约战略合作协议12个,总投资65.4亿元,金胜粮油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浙江局合作打造“浙储”“金胜”双品牌产品;成立人才发展集团,与东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花生产业人才共建联盟”平台,入盟人才102名,转化成果57项。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使用“增存挂钩”增补土地指标1013亩、争取专项扶持指标851亩、挖潜指标295亩,全年供应土地2345亩。创新完善市场化运作土地整治新模式,引进社会资本5.5亿元,整治土地规模14.7万亩,被自然资源部评为“临沂经验、莒南模式”;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725亩、闲置土地165亩,盘活低效用地295亩。扩大信贷投放和直接融资规模,累计投放央行政策资金12.4亿元,发放重点领域贷款63.7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76.6亿元,到位创业投资1977万元;金胜集团、滨海新材料进入上市指导期。
(三)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做实兜底保障,创新“1+3+4+N”工作机制,576人纳入动态监测体系,发放农村低保金4623万元;扎实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7300余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53户,提升改造农村自来水39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开展健康扶贫,先后创建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28个、县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73个,“两免两减半”支出105.41万元,惠及6.9万人次,医疗住院减免85.3万元;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发放小额信贷1.25亿元;实施68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亿元,设置村级公益岗位帮扶2500人,人均年增收1600元。
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业生产稳健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7.3亿元、增长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0.2万亩、总产量42.3万吨,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9家基地入选全市首批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生猪出栏136.1万头、增长84.4%,40万亩花生喜获丰收,“莒南花生”入选“2021中国品牌价值区域百强”,获评“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发展茶园1800亩,“莒南白茶”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唯一白茶官方特许产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新认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农民合作社18家、家庭农场10家。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个,市级示范片区5个、示范村37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路网提升259公里、危桥改造13座、农村公厕改造127座。
(四)改革创新动力增强,开放格局不断拓展
重大改革亮点纷呈。推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标准地”入市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入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72宗1571亩,办理抵押贷款3700万元;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先后建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49家,经验做法被全国供销总社推广;全国消防法实施情况交流暨执法检查工作推进会观摩莒南现场,经验做法受到全国人大领导批示肯定;打造“莒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得到全国政协领导认可。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域综合水价改革,经验做法获省级发改、财政、水利三部门发文推广,全省首例跨行业水权交易在莒南落地。
营商环境迭代升级。深化“一网通办”、“一链办理”改革,在国家、省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APP上线服务事项351项,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办件数据归集覆盖度达100%,居全市第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工程建设领域推出37项“一件事”主题服务,审批环节减少80%;创新“全流程”审批服务模式,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全程代办帮办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深化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改革,启动“1+3+N”政银服务下基层项目,开通全省首辆政银服务直通车。新发展市场主体7465户,市场主体总量增至6.4万户、增长13.3%。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科技研发投入加大,争取上级技改扶持资金693.5万元,13个项目入选临沂市百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名单;华纶新材料入选国家第二批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名单,32家企业入围2021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兴泉油脂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滨海新材料核电站冷源过滤等5个项目列入省创新项目计划。新创建省级创新平台2个、市级创新平台5个,推荐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全县知识产权发展资金增至300万元,获批高价值发明专利43件,2家企业入选“2021年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
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化工、花生、柳编等出口行业增势良好,全县进出口总额实现162亿元、增长47%,引进境外资金1.1亿美元;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5080万美元;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鑫海科技与宝武太钢、淡水河谷印尼携手开发印尼巴哈多比镍铁资源。
(五)城市统筹加速推进,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功能持续升级。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天桥路跨铁立交桥建成通车,天桥路北延、温泉路等12条道路改建工程顺利完工,西一路、北二路等19个路段开工建设,G206莒南段、岚罗高速相沟连接线相继投入使用,G25长深高速连接线加速推进;坪南路、疏港铁路立交桥陆续竣工,改造提升黄海四路等11条道路,临港经济开发区“六纵九横”路网更加完善。着力构建“123+N”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体系,获批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县,荣获“2021中国领军智慧县级城市”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建污水主管网3.5公里、小区内管网58公里,改造雨污分流小区59个,对新区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
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加快开发新城,建成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九州唐樾、开元上府等22个项目加速建设,商品房竣工面积65.06万平方米。新增城区集中供暖面积2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3万平方米,绿化道路18公里,完成中心城区及主干道美化亮化。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完成城区120余条背街小巷、5个农贸市场市容环境整治,开展户外广告“百日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规广告设施444处,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暗访评估。
生态环境更加和谐。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重点用能单位全部接入省级能耗在线监测平台,顺利完成“双控”目标。强化绿能供给,3个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年发电量6.3亿千瓦时;新建商用分布式光伏电站14个、户用分布式光伏3482个,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20兆瓦;临港区智能充换电站全面启用,100台新能源换电重卡投入运营。深入实施生态绿化,造林2300余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4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年均值全部达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51天。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民生投入提标扩面,37项民生工程、10件为民实事项目顺利实施,累计民生支出4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9.7%。社会保障显著增强,全县城镇新就业8817人,失业转就业21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3万人,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7连涨”,建设5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发放退役军人抚恤金8622.4万元,安置退役士兵376名,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660.8万元。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改造中小学10个,新建6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临港产业学院建成招生,定向输出钢铁产业高技能人才。文化设施加速完善,全面启动新区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板泉镇高榆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45%,重点人群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特殊人群实现全覆盖。
(七)社会治理精准高效,兜住兜牢发展底线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实施常态化精准防控,健康服务境外来莒589人、疫情重点地区来莒2.7万人,未发生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及阳性物品输入;持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累计接种167.3万剂次。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隐患7.5万项,整改完成率100%,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良贷款处置率提升至46%,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2%。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先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56起,查处治安案件2067起,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评价居全市前列;深化“只访一次”,重复信访事项化解率97%,“结案连心”案件化解率94.8%,受理率、办结率均为100%。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尚待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体量较小、增速较慢,服务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产业龙头拉动力不够足;城市发展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社会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预期主要发展目标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全县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三个走在前”,聚力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锚定“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市工业经济新高地、综合实力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创新兴县、生态美县”三大战略,聚焦“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改革开放、城乡统筹、民生保障、安全发展”六大任务再提速,跑出“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加速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坚持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实施、高效能服务,狠抓基础再造、建链补链、企业培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加快动能转换步伐。坚定不移落实“三个坚决”,增质量效益,降污染耗能,提后劲活力,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实施“双20”企业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全县产值过10亿元企业17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2家;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力争组织实施技改项目42个、总投资28.4亿元。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培育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新增小升规企业20家;加快数字化经济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应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推进一批“四新”项目建设。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整改提升“两高”企业,倒逼“散乱污”企业市场出清,腾退资源空间向优质企业倾斜。
全力培优壮大工业产业。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产业发展“绿色化、链条化、数字化、创新化”,力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以上。冶金钢铁产业,推动山钢永锋、钢投焦化等项目投产达效,推进钢投优特钢项目,启动鑫海162万吨不锈钢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建设不锈钢交易中心,构建“原料—冶炼—热轧—冷轧—深加工—贸易”钢铁全产业链条,力争今年产值突破6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锐铃汽车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核心发展区,规划布局锂电回收产业,构建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循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实施金胜花生全产业链建设、玉皇粮油产品升级等项目,发挥价格指数导向作用,争夺花生油供需市场主导权,力争全年产值突破240亿元,争创国家级花生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支持玫德庚辰、碧海机械等企业向高端跃升,推进海洋牧场智能装备、碧海无菌流体工程装备制造等项目,打造智慧制造产业园。精密铸造产业,重点提升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系统集成能力,以临港有色金属精密铸件等企业为核心,力争年内产值突破40亿元。新型材料产业,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滨海、百特等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安特芯片研磨液等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绿色化工产业,支持沂兴炭素、中庆环保等企业提升质量标准,推动化工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推动服务业扩容升级。引导商贸流通、服务业市场主体开展链式融合,落实“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打造优质消费环境,激发内需活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立村村通供销网络,打造“全域供销示范区”;加快建设禅意古镇,提升改造天马岛景区、省政府旧址暨庄氏庄园,打造“全域旅游·全景莒南”,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积极培育金融服务业,力争齐商银行莒南支行、莱商银行莒南支行等金融机构年内开业;打通物流快速连接通道,向西呼应沂河新区,向东连通港口枢纽,完善临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布局铁路物流,建设多式联运物流贸易基地,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和现代化物流中心。
(二)突出项目带动,扩大投资再提速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六个一”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作用,集中要素、集中资源实施总投资464亿元的57个县级重大项目,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力推进3个省重大项目、20个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鑫海162万吨高端不锈钢、锐铃新能源汽车、不锈钢交易中心等项目,力争年内竣工投产。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对接“七网”行动,扩大基建投资,补齐基础短板。综合交通网方面,重点推进G518改建、G25连接线、隆山路南延等交通项目,打造快速出城、区域联通新通道。现代物流网方面,重点推进铁路智慧物流园、如通铁路专用线,填补我县铁路物流基地空白。能源保障网方面,突出能源配套提升,加快推进LNG调峰储备中心、绿源智能充换电站等项目。在市政公用设施网建设上,重点推进城建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四期、禅意古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现代水网方面,加大水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第二净水厂等项目,筹备新型水库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加快布局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积极推进大数据信息产业园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打通致富路,全面推进13个县乡道项目,重点实施良沂路提升改造等项目。
持续加强对上争取。紧盯省级“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认真研判上级投资动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力争取一批上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和专项债券项目。
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推动以企招商、产业招商,沿链招引上下游产业,吸引关联项目落户,实现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3个。依托冶金钢铁、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集群,面向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地区,组建招商专班,精准绘制“招商地图”,畅通审批办理“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到位市外资金90亿元。建立客商优选项目菜单,吸纳更多外资,到位外资2亿美元以上。
(三)深挖农村潜力,乡村振兴再提速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莒南好例”。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守牢耕地红线,守好粮食安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在110万亩、产量8.9亿斤以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花生、茶叶、生猪三大产业,推进产业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打造“莒南绿茶”“莒南白茶”品牌,推动桑蚕、中草药、草莓、樱桃、蓝莓等特色产业聚合升级、集群发展。深入对接“长三角”,力争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家庭农场8家、市级农民合作社15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达到100家以上。
加快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扣“五个振兴”,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施村居提升工程,新改造农村清洁取暖4400户,新建镇驻地污水处理站3处,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820吨。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全面推进洙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坊前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1个。
(四)聚合创新动能,深化改革再提速
坚持“创新兴县”战略,突出创新驱动,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高水平扩大开放。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年内争创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创新中心2家、市长质量奖1个,申请专利190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玉皇粮油、碧海机械等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加快鲁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争创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县。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力争引进高精尖人才10名,培育县级以上人才20名。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突出一窗受理、一链办理、跨域通办项目改革等重点工作,推进“不见面评标”,实现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推动经济开发区东区、西区大融合、大发展,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规划设立镇街产业集聚区,促进镇街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壮大国有资本,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要素保障,计划保障用地2500亩,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规模至1亿元。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双向飞地”、“异地孵化”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三角一体发展、鲁南经济圈等区域战略,推介我县花生、茶业、肉制品等特色地产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深度融入中国(临沂)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增加花生、柳编等优势产品出口份额,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25%左右。
(五)打造宜居城市,绿色发展再提速
坚持“生态美县”战略,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临沂副中心城市。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实施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推进老城提档升级、新城品质赋能,改造老旧小区31个、棚户区续建项目10个。提升改造卧佛寺公园、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合理布设休闲广场,建设“口袋公园”,加快打造新生活圈、新商圈。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新建污水管网21.7公里,改造新区污水处理厂。加速政区核心转移,重点推进新政府大楼、新党校等项目建设。
深入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扩大城区绿化面,改造黄海路、文化路、西五路3条样板路,打造“园林绿化样板街”,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审。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5台,推进鲁南高铁综合客运枢纽投入运营,打造临沂公共交通的“莒南样板”。全面开展“治堵、治乱、治慢”行动,打造“智慧交通”,构建县城“15分钟生活圈”。
突出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确保完成能耗、煤耗“双控”任务。深化与中电国际、华能新能源等企业合作,加快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水环境治理、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能力提升等重点工程,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因地制宜绿化荒山、荒地、荒滩,建设一批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推动“滨海绿城”扩容。
(六)夯实基础保障,民生改善再提速
持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就业提质扩面。完善就业创业支撑体系,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扩大社保资源供给。推进全民参保精准扩面,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规划建设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专业养老服务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教育资源扩容增效,规划建设中小学项目9个,深化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争创省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
推进“健康莒南”建设。全面启用人民医院北城分院,加快建设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等重点项目。开展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构建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持续开展全域卫生创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
(七)树牢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再提速
强化系统思维,树立底线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把外防输入、人物同防、院感防控、应急准备、疫苗接种等“五个关口”,持续抓好中高风险地区来莒返莒人员排查管控,加强冷链食品和物表环境监测,力争全年“0输入、0感染”。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坚持“闭环式”整治、“全链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安全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确保通过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年度检查。
守牢污染防治底线。打好新一轮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控煤、治气、降尘等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255天;扎实开展畜禽面源污染集中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保持河流断面长期稳定达标;严控土壤污染风险,大力实施固废和危废污染治理。
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强化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预警监测,建立风险贷款台账,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力争全县不良贷款率压减至1%以下。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推进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实现自然村监控全覆盖;开展“回应群众诉求百日集中行动”,推进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