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莒南县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解读
莒南县召开“增进民生福祉,书写民生答卷”新闻发布会

11月4日下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增进民生福祉,书写民生答卷”新闻发会,介绍莒南县民生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田秀庆   莒南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程 龙    莒南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连伟   莒南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陈玉栋   莒南县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县民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举措,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

一、坚持“有解思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用好“热线首发”。做好困难群众帮扶与“热线首发”的结合工作,以“12345”热线工单为依据,每月召开党组会议,及时梳理分析本月工单办理情况,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研判,全面压实热线办理工作责任,实现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残疾人两项补贴等领域热线工单数量整体下降。二是建立帮包机制。实行民政局科级干部帮包联系镇街制度,结合民政领域“12345”工单办理、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服务对象入户走访等工作对镇街进行全覆盖走访,督导检查的同时,直面群众“所盼”“所缺”“所得”,摸民情、惠民生、暖民心。截至目前,集中走访80余次,走访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孤困儿童等民政服务对象2400余户。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按照县委“向人民汇报”的工作要求,坚持内宣外宣并举、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印发政策宣传手册、政策赶大集、集中推介会等形式进行线下宣传20余场,在莒南首发APP部门号持续更新“民政之窗”专栏介绍民政政策,制作政策宣传小视频,通过村(居)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广大群众推送,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

二、坚持扩围增效,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一是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全市率先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低保标准城乡比缩小到1.25:1。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和“铁脚板”入户作用,依托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线上实时预警与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的主动发现工作模式,对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截至10月底,全县新增特困供养人员292人,退出城乡低保936人。二是慈善帮扶力度持续增强。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建立政府、慈善组织、慈善企业、保险公司四方联动机制,募集慈善资金100万元为全县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群体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险”项目。动员慈善组织参与“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县慈善总会投入20万元实施“大病救助、关爱健康”慈善项目。今年4月,我县被中华慈善总会确定为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全国联动示范县。板泉镇东高榆村慈善基金和板泉镇沙窝村慈善基金被评为全省首批“金种子”优秀社区慈善基金。三是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温暖有力。完善“1+N”孤困儿童关爱帮扶模式,推进“沂蒙无孤”孤困儿童集中养育试点,为11名孤困儿童办理集中托养手续。落实“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年满18周岁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为31名孤儿进行健康查体。推进“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为460名孤困儿童购买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争取“护佑成长”“沂心护童”等省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2个。组织“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齐心鲁力·共护未来”等系列活动,开展团体心理成长活动、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50余场。

三、坚持品质提升,细化优化养老供给。一是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化。积极探索镇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改造镇街敬老院12处,新增护理型床位947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二是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更加坚实。建立养老机构“红黑榜”制度,系统整合13项60条监管内容,排查整改隐患问题491条。扎实开展民政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养老机构消防演练两个“全覆盖”。三是老龄事业发展更加规范。完成老龄工作交接和职能划转。持续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数据共享和实时比对,实现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免申即享”。四是老年助餐服务更加暖心。聚焦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村级运营”“养老设施+拓展服务”“社会资源+公益慈善”“企业配送+助餐点”“志愿服务+重点帮扶”等多种管理运营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孝善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开设运营孝善食堂44家。7月,全市孝善食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典型经验做法被临沂市委办公室《临沂信息》刊发,并被临沂市委改革办以《临沂改革专报》上报省委改革办,典型案例被山东省民政厅发文推广。

四、坚持守正创新,谋深谋实改革举措。一是社会救助改革有新突破。探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法、实现“兜底保障”向“精准服务”转变提升,构建“政府+慈善+保险”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为困难群众撑起一把“健康伞”等3个案例入选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一招鲜”。探索慈善资源与民政工作衔接的有效路径,典型经验做法被市民政局发文推广。6月,我县成功入选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二是移风易俗改革有新进展。大力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联合县委宣传部印发了《建立健全村级红白理事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婚丧事办理流程的全过程监督,规范红白理事会的运行和管理。3月,十字路街道青龙山陵园和岭泉镇左山骨灰纪念堂被确定为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加强特色婚姻服务供给,开设特色颁证厅,在4个特殊节假日当天提供婚姻登记预约服务,举办“新时代新风尚5·20集体婚礼”,组织公益相亲活动、婚姻家庭辅导讲座、婚俗改革宣传服务等公益活动10余场。先后入选第二批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地区和第三期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工作试点地区。三是精康行动服务质量有新提升。推进市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建设,在城市社区打造“馨康家园”精康服务品牌,在学苑社区打造1000平米的城市社区精神康复主阵地,走访精神障碍患者及大龄孤独症、智力障碍青少年928人次,为311名康复者建立“一人一档”服务管理档案,举办康复培训及实践活动超过20场,带动40余名康复者参与劳动并创造收入。

五、坚持量质齐升,增能增效亮点频出。一是社会组织管理全面加强。全县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17处,为1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形成“东西南北”社会组织区域联动的发展体系,积极参与临港精品钢基地建设、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工作。4月,全市社会组织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二是区划地名管理日益规范。完成筵宾镇、坊前镇564条村级道路命名试点工作,开设“家乡有名”专栏宣传家乡地名故事,寻访红色地名38处,采编地名故事22篇,编制红色研学线路10条,设置特色村标85个,突出打造渊子崖村、马棚官庄村、南甘霖村等红色乡村旅游示范点12处。三是服务质效整体提升。落实“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主动服务等便民服务机制,联合县公安局、县卫健局出台《莒南县公民婚育“一件事”工作方案》,与县残联、县人社局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莒南县深入推进残疾人服务“一件事”工作方案》,整体推进4项“高效一件事”具体事项,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初步形成“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后台流转、并行办理”的线上联办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下一步,我们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解决群众诉求,积极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面履行好各项职责使命,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答记者问

01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部门重要职能。今年以来,莒南县民政局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玉栋(莒南县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主责主业,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紧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聚焦兜住底,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严格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社会救助资金发放程序,及时、足额通过财政补贴“一本通”系统将救助资金发放到户,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截至10月底,全县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05户10447人,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3530人,保障城乡低保边缘人口147户242人。

二是聚焦兜准底,构建精准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和“铁脚板”入户作用,依托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与乡村振兴、人社、医保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按月将共享数据进行汇总筛查,由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核查,通过线上实时预警与线下入户核查相结合的主动发现工作模式,及时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帮扶。截至10月底,全县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071人、新增特困供养人员292人,实施临时救助670人次。

三是聚焦兜好底,提升救助服务温度。积极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使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引导慈善组织参与“慈善救急难双百行动”,县慈善总会投入20万元实施“大病救助、关爱健康”慈善项目,对因患重病,经政府救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较高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给予一定救助,截至目前救助帮扶10人次,发放救助金2.8万元。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险项目,由县慈善总会募集慈善资金100万元为全县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群体实施救助保险项目,对困难群众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产生的个人自付费用,由人保财险公司按照项目方案给予救助,每人年度最高救助限额2万元,截至目前共救助29名困难群众,减免费用50396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02儿童福利是体现民生温度的重要工作,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请问,莒南县民政局在保障孤困儿童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连伟(莒南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民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今年以来,莒南县民政局坚持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全面加强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与保护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机制,兜底保障更加坚实有力。严格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5年提高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孤困儿童各项救助资金,让孤困儿童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截至10月底,全县共保障孤困儿童532人,其中孤儿8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88人,重点困境儿童64人。

二是夯实工作基础,机构阵地更加专业规范。联合孤困儿童志愿服务队、新源社会组织、镇街儿童督导员,以及各村儿童主任对16个镇街疑似孤困儿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摸排疑似孤困儿童208名,符合政策儿童53名并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落实好保障政策,为全县16名儿童督导员、833名儿童主任开展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业务培训会2次,通过加强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增强走访核查、发现报告、安全宣教等实操技能,确保服务对象全走访、全建档、全监测,将儿童保护工作渗透到家门口。

三是加大关爱力度,提升孤困儿童服务质量。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慈善助力、社会参与、社工服务”的“1+N”孤困儿童关爱帮扶体系。依托县未保中心和慈善总会、关工委、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多样化的关爱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团体公益沙盘”系列活动6期、“守护少年的你”“释放压力,拥抱阳光”团体心理辅导系列活动8期,“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暑期夏令营活动8期,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端午节等主题活动4场、“齐心鲁力·共护未来”困境儿童助学关爱系列活动5场,服务困境儿童700余人次。通过微心愿收集卡,为66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为9名大学生发放“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助学金4.5万元。

03目前全县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助餐点数量不断增加,请问现在我县老年助餐工作的推进情况怎么样了,孝善食堂建设有什么支持保障措施?

程龙(莒南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为破解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自2023年以来,我县以建设孝善食堂为抓手,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立足城乡现状,因地制宜、规范运营、多元发展,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制定《莒南县助老食堂建设运营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标准、目标人群、补助方式及标准等内容,重点保障村(社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同时兼顾其他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鼓励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同时,方案对孝善食堂运行过程中县直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确保食堂运行有序、安全、有保障。

二是健全场所支撑。坚持“一村一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尽量不增加村集体负担的基础上,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扩容农村“幸福院”、改造村内闲置民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方式,因地制宜建设孝善食堂,既消化了农村闲置房产存量、避免重复建设,又为孝善食堂提供安全可靠的场所保障。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坚持县级统筹谋划、社会广泛参与,采用六个“一点”模式,即“财政补一点、镇街出一点、集体贴一点、社会捐一点、老年子女拿一点、企业让一点”,多元化强化资金保障。同时,老年人餐费实行“3+2+1”补贴模式,即县级补助3元,镇、村补助2元,个人自费1元,为老人提供每餐不低于6元的餐费补贴标准。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镇、村适当提高餐费补助标准,保障老年人“吃得好”。

四是争取社会助力。积极开发设置孝善食堂公益性岗位,既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又降低了食堂用人成本。同时,在食堂周边增设“爱心菜园”,用于种植瓜果蔬菜,自种自收、自产自用,在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保证菜品新鲜。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助力孝善食堂建设运营,2023年以来,累计接受社会各界捐助款物合计60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开设孝善食堂44家,累计服务老年人约18万人次,享受助餐补贴的老年人约7000余人次,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味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