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莒南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临沂市“冬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暨“匠心独具·石韵红坊”首届石雕石刻文化艺术节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文玉 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刘宝秀 莒南县坊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68年,全县第一家石雕石刻厂在坊前镇王家坊前村成立,第一批产品在1969年广交会上大放异彩,获得了外商价值4500元的首批订货。1995年,坊前镇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石刻之乡”,2010年,全镇石雕石刻企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近年来,为应对市场下行和疫情影响,坊前镇从转型升级、平台搭建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振坊前石雕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推动全域乡村振兴。
聚焦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数字技术+传统雕刻”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数控技术,让传统手工雕刻转变为精细数控雕刻,设计、制作更加精准高效,实现了节能提效、绿色环保、安全生产的目标,目前,全镇共引进大型数控雕刻机86台,小型石刻机460余台,生产效率提高40%。镇政府出台《关于振兴石雕石刻产业的有关政策》,鼓励石雕企业吸引年轻人参与石雕行业和技艺传承,解决传统行业人才断档问题。目前,全镇共有8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回乡创业或人才引进的方式参与到石雕石刻行业中,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充分迎合市场需求,石雕企业不断创新产品类型、丰富产品应用场景,推出“订单式”服务,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设计制作,推动产品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镇共有石雕石刻企业120余家,年产值8亿元,从业人员3200余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
聚焦平台搭建,加快产业集聚升级。为实现两大传统产业资源共享、技术共享、销售共享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镇党委政府联合新联会、行业商会,盘活村、企闲置资源,协调资金1400余万元,打造了占地68亩的松石坊,为民营企业搭建了产品集中展示展销平台,园区内共展示50多个系列、2000余件石雕产品。镇民营企业非凡石材有限公司牵头筹资600多万元,打造了“莒南石雕”展馆,展示了石雕加工、精品石雕和石雕石刻发展历史,展馆内成立同心直播间,通过引进直播达人、培育电商人才的方式,推动形成线上线下产供销一体化的石雕石刻产业链。今年以来,松石坊线上线下营业额突破了8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80余人,人均年增收近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元。
聚焦文化传承,推动文旅一体发展。借助山东手造工程的实施,创新开展“手造+石雕”融合发展策略,申报"莒南石雕"地理标志,截至目前,全镇共培育手造特色村1个,2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优选100,1家企业被评为“山东手造-产自临沂”重点企业并入选宣传画册,1人被评为市级非遗传承人。同时,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邀请石雕石刻手工艺人根据红色革命主题,制作雕塑作品,沿北部、南部和西部三条美丽乡村路线,精心设计并打造了“一线十馆”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带,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文化获得感。
答记者问
01石雕石刻作为坊前镇的传统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
刘宝秀(莒南县坊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石雕石刻产业是坊前镇传统产业,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1968年,全县第一家石刻厂在坊前镇王家坊前村成立,产品主要为大型建筑石雕和小型工艺石雕,1995年坊前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石雕石刻艺术之乡”。目前坊前镇共有石雕石刻加工厂100余家,主要分布在岚济路两侧,以“前店后厂”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我们借助山东手造工程的实施,投资1400多万元,集中打造了占地68亩的展示展销平台--松石坊,内容涵盖了石雕展销区、黑松展示区、莒南石雕展馆和电商平台四个部分。今年以来,松石坊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8000万元,既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三方共赢,也进一步擦亮了“中国石雕石刻艺术之乡”和全国最大黑松育苗基地两大品牌,形成了重点手造产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02黄河大集和山东手造工程是省委宣传部近年来重点推进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措施之一,莒南县在这项工作中有什么典型做法吗?
李文玉(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山东手造凝结着千百年来能工巧匠的智慧,也是唤醒传统手工艺时代活力的“金钥匙”。近年来,莒南县坚持挖掘好、发挥好传统手造资源,通过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产业连片发展,形成柳编、木梳、石雕石刻、黑陶、茶叶五大特色手造产业集群,培育特色村18个,认定非遗工坊20余处,7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优选100,6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宣传画册,让传统手造焕发出时代“新生命”;黄河大集是山东今年创新推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名片,也是活跃文旅市场、提振消费信心的全新品牌,通过开展不同季节主题的黄河大集,把更多高品质、有代表性的文创商品、非遗手造产品等进行集中展销展示,让更多莒南优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助力群众增收、地方发展。特别是坊前镇松石坊,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为石雕石刻企业和黑松合作社搭建平台,吸纳企业入驻展示、销售,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探索出一条实现产业兴旺、集体增收和群众富裕的新路径,成为“山东手造·莒南好例”特色品牌的典型代表。
03请问莒南县文化旅游工作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是什么?
李文玉(莒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莒南县按照“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的文旅发展思路,立足文旅资源优势,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释放融合发展新动能。坚持把重点文旅项目作为聚优势、强产业、活业态、促消费的重要支撑,按照深挖特色文化内涵,推动景区品质提升的工作思路,筑牢“红色研学、绿色生态、乡村休闲、工业体验”四大文旅产品体系,促进文旅项目建设向投资大、多元化、进度快、效益高方向发展。
二是聚焦“文旅+”模式,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按照全领域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的要求,不断丰富旅游基本要素,积极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拓展要素,积极推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共生共荣。
三是丰富文旅活动策划,唱响融合发展主旋律。坚持文旅融合理念,积极策划举办文旅节庆活动,进一步叫响“灵山秀水 乐游莒南”品牌。我们也将会进一步协调坊前镇石雕石刻产业与全县其他非遗手造进行结合,集中打造产业产品集聚区,形成莒南县独特的文化标志,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能够全方面的感受莒南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