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莒南县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政策文件
莒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2018年度莒南县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号: 莒南卫计发〔2018〕63号 成文日期: 2018-03-17
发布日期: 2018-03-17 效力状态: 生效中

莒南卫计发〔2018〕63号


各镇街卫生院,县直各医疗卫生机构:

现将《2018年度莒南县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莒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8年3月17 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8年度莒南县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度发挥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促进分工协作机制健康、可持续发展,方便群众就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医联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和省卫计委、省人社厅《关于规范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鲁卫医字〔2016〕30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做实省政府新旧动能转化动员大会及各级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模式,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建设健康莒南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三个县域医联体,成员单位涵盖全县14处乡镇卫生院及部分卫生室,鼓励医联体内部探索各种类型的医疗联合体建设,在每个镇街至少建成1处“县镇村示范型”联合体; 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与3-5处村卫生室建成“镇村托管型”联合体。

到2018年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纽带,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医联体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县域优势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础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0%。

三、基本原则

(一)落实定位功能,强化公益性质。坚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以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为导向,落实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县级医院要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多元探索。强化政府部门在规划、服务和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支持和指导已自愿组建的医联体健康发展,尊重已形成的合作协作或对口支援关系,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合作模式。

(三)突出联合重点,强化内涵建设。医联体内各组成单位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辖区居民需求,提出联合工作重点,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精细管理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和工作明显提升。

(四)坚持联动协作,积极稳妥推进。以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纵向联合为主要路径构建医联体,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开设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行分级诊疗服务。根据合作重点,以点促线,以线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积极推进,逐步建立紧密合作的运作模式,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四、组建模式

(一)“县镇松散型”联合体协作模式。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与14处乡镇卫生院双向选择、互利合作,组建三个县域医联体,本年度可组建以技术、人才、管理、利益为纽带的松散型医联体,并逐步向紧密型医联体过渡,其中,县人民医院与汀水卫生院、石莲子中心卫生院、道口卫生院、板泉卫生院、相沟卫生院、甲子山医院等6处乡镇卫生院合作成立“莒南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县中医院与大店中心卫生院、筵宾卫生院、坊前卫生院、相邸镇卫生院等4处乡镇卫生院合作成立“莒南县中医医院医联体”;县妇幼保健院与第二人民医院、岭泉卫生院、洙边卫生院、涝坡卫生院等4处乡镇卫生院合作成立“莒南县妇幼保健院医联体”。

(二)“县镇村示范型”联合体协作模式。总结推广“相沟卫生院三义门诊部医联体”建设经验,按照“县帮扶、镇主导、村联合”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选择一处服务人口较多、辖区居民相对集中、房屋设施等硬件条件较好的社区卫生室组建成立“县镇村示范型”医联体(名单见附件2)。

(三)“镇村托管型”联合体协作模式。在医联体牵头单位的指导下,由乡镇卫生院组建一支村级医疗服务托管团队,在每个乡镇选择3—5处房屋设置等硬件条件较好、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较高、服务水平相对较弱的村卫生室进行全面托管,打造成为县级医联体内的托管型镇村级医疗联合体 (名单见附件3),

五、管理模式

(一)在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分别成立3个县域医联体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原则上由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理事若干名,由理事会选举产生。

(二)理事会作为医联体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所属成员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医联体章程、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双向转诊实施细则、绩效考核及分配办法,指导牵头单位与镇村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并逐步完善医联体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并组织实施。

(三)医联体各成员单位隶属关系不变、单位性质不变、法律责任不变、功能定位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监管机制不变。

六、运行机制

(一)建立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

1、县镇松散型联合体运行机制。由牵头的县级医院承担对镇级成员单位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帮扶任务,建立医师巡回诊疗激励机制,选派业务骨干到镇级成员单位挂职副院长或科室主任,并适当提高下派岗位薪酬待遇;完善定人定期基层坐诊制度,原则上每位下派帮扶医师每周到成员单位坐诊不得少于1次;严格落实奖惩措施,认真执行“县级医院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服务满1年”等政策规定;建立镇级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到牵头单位进修,参加科室查房、院内培训及学术活动等制度。镇级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确定具体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需求,积极与牵头单位沟通协商并签订协议,并明确为下派医师坐诊期间的伙食、车旅补助及绩效工资等待遇的具体发放标准及办法。

2、县镇村示范型联合体运行机制。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当地村委会共同商定村级成员单位的科室设置、人员岗位配置及设备配备等具体事宜,明确三方责任。发挥乡镇卫生院主导作用,村级成员单位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予以配备。原卫生室乡村医生可安排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可根据本人执业资格安排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县级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为村级成员单位添置一些有利于业务开展的设施设备,并列入固定资产账目,同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村级成员单位执业,服从村级成员单位的统一管理,常年开展医师坐诊、带班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业务指导和帮扶工作。

3、镇村托管型联合体运行机制。在县级医院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根据当地群众需求合理遴选3-5处被托管卫生室,确定应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按照设置岗位竞聘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一支由管理人员、县级帮扶医师、乡镇全科医师、执业护士及乡村医生成的村级医疗服务托管团队,签订目标责任书,在镇域内打造一个镇村托管型医疗联合体服务圈,托管型联合体内实行人员统一调配、药品统一调拨、财务统一管理、设备统一配置、统一绩效考核及工资发放,并可根据工作需要外聘上级专家开展定期坐诊巡诊等工作。

(二)建立医疗联合体内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

建立医联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各相关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科室,县级牵头单位至少配备2—3名、镇级成员单位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双向转诊工作,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制定双向转诊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的原则,制定合理、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细则。对需上转、下转的病人,采取建立微信群、登记簿等形式,建立双方联系人制度,提供“一站式”转诊服务。

建立“1+1+1”模式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由医联体牵头单位与镇级成员单位医务人员、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

(三)建立绩效考核与财政补助工作机制。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优罚劣、多劳多得的基层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做好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级财政资金拨付和人员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派驻帮扶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的效率,保证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落实到位。

(四)统一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利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化资源,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医疗协同信息系统,医联体内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启动医联体牵头医院向镇级成员单位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五)统一业务管理,建立同质化管理机制。

加强医联体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统一的医疗管理和质控标准,并根据学科指南或临床路径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逐步实现单病种在医联体内诊疗业务一体化。探索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在统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医联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七、工作安排

1、工作启动阶段(5月1日—5月31日)

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5月份,由县人民医院牵头与石莲子中心卫生院协作,开展县镇松散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由中医医院牵头与大店中心卫生院协作,开展县镇村示范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6月份适时召开现场会,在全县全面推开各种类型的医联体建设。

县卫计局将适时召开全县医联体工作启动大会,安排部署全县医联体建设工作。

2、工作开展阶段(6月1日-11月30日)

各医疗机构要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医疗机构医联体实施的具体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联体推进领导小组。

各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进行对接,成立各县域医联体理事会,制定医疗体发展规划及章程,签定合作协议书,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确定医联体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双向转诊、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完成村级成员单位基础建设、设施设备配备和人员聘用。医联体协作系统全面运行,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3、评估总结阶段(12月1日-30日)

县卫计局对各医联体运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挖掘先进做法和典型,全县表彰。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载体,县卫计局将成立莒南县县域医联体领导小组(见附件1),各相关医疗机构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积极与有关成员单位进行对接,制定医联体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任务目标及序时进度,建立台账,倒排工期,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督导检查。医联体建设作为2018年莒南县民生专线十大重点项目,已列入县政府科学发展观考核,各相关医疗机构要不断健全医联体建设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性的完善改进措施,不断总结经验,确保医联体建设尽早尽快落地生效。县卫计局将制定《莒南县县域医联体建设考核标准》,对医联体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监测、定期督查,并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对开展医联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附件:1、莒南县卫计局医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2、莒南县“县镇村示范型”医疗联合体

          3、莒南县县级医联体内的托管型镇村级医疗联合体


附件【莒南县卫计局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领导小组.docx
附件【莒南县“县镇村示范型”医疗联合体.docx
附件【莒南县县级医联体内的托管型镇村级医疗联合体.docx
关闭窗口